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造“星”夢工廠:“明日之星計劃”已為行業培育300多名“眼科之星”
“新一期的‘明日之星’什么時候開班?”“我不是華廈眼科的醫生,可以報名嗎?”“參加過‘明日之星計劃’的醫生,都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嗎”……
在2020年全國眼科年會上,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備受同行關注。不少眼科醫生追起“星”來,不約而同地關注這一面向全國眼科同行的人才培養計劃。
“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已經3周歲了!2017年9月15日,同樣是在全國眼科年會期間,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正式推出。這是面向全國眼科醫師的人才培養工程,由黎曉新教授、趙堪興教授、葛堅教授、劉祖國教授、郭海科教授等知名眼科專家領銜指導。
項目運行3年來,已吸引近2000名學員報名,超過300名學員結業,囊括青光眼、白內障、眼底病、小兒眼科、屈光手術、眼科特檢等專科,結業學員覆蓋28省區(市),累計獨立手術量已超過5萬臺。
▲2018年,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與華廈眼科就 “明日之星”計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學有所得·走進眼科精英培養搖籃
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與華廈眼科共同主辦,并收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年鑒(2014-2019)》。
▲2018年,由22家媒體組成的中央及行業媒體團釆訪“中國眼科醫生明日之星計劃”項目與華廈眼科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來自龍巖華廈眼科醫院的蘇杭醫師,今年夏季剛從“明日之星計劃”小兒眼科醫師培訓班結業。“黎曉新教授、趙堪興教授、潘美華教授等重量級眼科專家,不僅親自理論授課,還帶領我們深入臨床實踐,傾囊相授”,回憶起為期4個多月的培訓,蘇杭回憶說,導師們為學員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使他的視野得以開闊,思維得以擴展,專業得以提升。
蘇杭的培訓感言,道出了廣大學員的心聲。
據介紹,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旨在讓每一位有夢想的眼科醫師,通過平臺學習,都能夠獨立進行眼科手術。
“中國眼科醫生明日之星計劃”項目依托集團構建的OSS臨床培訓體系,凸顯四大特色:在名師帶教上,由100余名博導、碩導、學科帶頭人一對一帶教,授業解惑;在理論學習上,通過系統的培訓規劃,專業的培訓教材,“理論授課+門診學習+手術跟臺”三位一體,掌握扎實的眼科知識;在動物眼練習上,24小時開放的眼科顯微技能培訓中心,培養熟練的動手能力;在獨立手術上,注重臨床獨立手術能力,導師保駕護航,渡過最艱難的起步階段。
▲規范化、體系化的培訓
為達到“三滿意”,即學員對培訓效果滿意、導師對培訓管理滿意、社會對項目成果滿意。在開班前,導師還會針對每一位學員制定個性化的帶教計劃,因材施教。
學有所成·眼科醫師迎來人生華麗轉身
▲歡送菅東利醫師參加醫療援非工作
鄭州華廈眼科醫院鄭偉原來是門診醫生,學成歸來后,成為一名眼底病手術醫師,因為出色的表現,如今還是醫院眼底病組主任、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分會委員。談及“明日之星計劃”讓其“從無到有”的蛻變經歷,鄭偉充滿感慨:“感謝‘明日之星計劃’這個平臺,讓我收獲滿滿”。
這是幾位“明日之星”學員的成長剪影,也是廣大學員在這個平臺的上成長側影。
“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致力于打造眼科精英人才培養搖籃,將以開放的心態和平臺,歡迎每一位有志于眼科事業的眼科醫師加入學習,結業后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共創光明事業,為中國眼科醫師團隊蓬勃發展做出貢獻。
↑↑↑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