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撲熱息痛,乙酰苯胺類解熱鎮痛藥,是目前解熱、鎮痛、抗感冒的常用藥物之一,為國際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兩種包括兒童使用也較為安全的解熱鎮痛藥物之一(另一種為布洛芬),正常劑量下可以放心地用于成人及兒童的退燒和抗感冒,且用于兒童時大多采用混懸劑。
正是因為對乙酰氨基酚療效確切、口服吸收快、常用劑量安全可靠,全球范圍大多數國家將其作為非處方藥來管理及使用。在我國,多種西藥及中成藥物中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臨床上常用的散利痛、日夜百服寧、白加黑、泰諾林、感冒靈顆粒等等,大約有100多個品種,可謂“良藥”。然而有時良藥也會暗藏“殺機”,如果使用不當,對乙酰氨基酚也有可能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毒藥”。

近年來,美國FDA多次警告,過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會導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高危人群包括在24小時內服用超過處方規定劑量的患者,同時服用超過一種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藥物的患者,以及在服用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藥物時飲用含酒精飲料的患者。那么作為“良藥”的對乙酰氨基酚為何會“傷肝”進而成為“毒藥”呢?

以下是一些對乙酰氨基酚使用的誤區。
有人因感冒嚴重,發熱,1天內多次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希望能快速痊愈而不影響工作,結果發生肝衰竭。對乙酰氨基酚一般推薦1天用量不宜超過2g,而FDA明確指出日極限劑量為4g。
有人一旦感冒,會同時使用2種及2種以上的感冒藥。這些藥物可能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不知不覺中導致重復用藥,攝入過量,引起肝損。
有人大量飲酒后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劑量不大也會導致肝損。其實,服藥時飲酒,即使劑量不大,但乙醇會誘導肝細胞藥物代謝酶,加快NAQPI的生成,短時間內即達到中毒劑量,導致肝損。
對乙酰氨基酚被兒童誤服而導致肝損。因為兒童的肝臟發育不完全,用藥時更要慎之又慎。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悲劇是由于對乙酰氨基酚劑量過量而引發的,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其實我們在該藥的合理用藥、安全用藥上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用藥前須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看清成分,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特別是要留意中成藥,事實上多種中成藥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不可忽視。
用藥期間需嚴格按照說明書或醫囑使用。一天服藥不得超過4次,兩次用藥間隔需6~8小時,不低于4小時,同時喝水來加快藥物代謝。
用藥期間不得飲酒或喝含酒精的飲料,以免增加肝損的風險,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應慎用或咨詢醫生或藥師。
退燒時嚴格遵守“38.5℃”的界限,體溫在38.5℃以下時以物理方法退燒,如暴露肢體、枕冷水袋、濕毛巾擦拭或外敷降溫等。當體溫超過38.5℃時,才可以用藥,但連續使用對乙酰氨基酚不應超過3日,如癥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就醫。
兒童患者應格外注意劑型和劑量,嚴格根據年齡和體重按說明書用藥。未開封的對乙酰氨基酚混懸劑應室溫保存(10~30℃),且放置在兒童不易接觸的地方,使用后則應擰緊蓋子,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2~8℃),以保證藥效。
一旦服藥過量,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送醫處置。醫院及時進行催吐洗胃并用乙酰半胱氨酸解毒。及時有效地處理可以很好地防止嚴重后果的發生。
?聲明:文中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作者簡介:

石浩強,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信用與能力評價專家庫專家;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藥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醫療質量與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微博粉絲80萬;上海市執業藥師協會副會長、理事;上海市執業藥師協會藥學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執業藥師協會使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者協會會員;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聘“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專家”;上海健康醫學院系部學術委員會委員;黃浦區科普志愿者協會理事長;黃浦區醫學會藥事質控專家組成員;黃浦區人民陪審員;第2屆黃浦區青年聯合會委員、常委;第2屆黃浦區科協代表,第2屆黃浦區紅十字會理事。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的《中國臨床醫師雜志》編委,《中國醫刊》特邀編委,《中國醫藥工業雜志》審稿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