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地方協會丨特殊的夜晚,無眠的“大白”:只為他們盡早退“疫”出院
4月12日開始,上海宏康醫院醫護志愿者出發,支援位于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簡稱“跨采方艙”),白衣天使不分晝夜奮戰方艙,成為新冠輕癥或無癥狀患者由陽轉陰的“擺渡人”。
流水的“住戶”,鐵打的“大白”
根據新冠肺炎病例分類救治的診療要求,方艙醫院主要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輕癥。跨采方艙從4月3日啟用,共有2200多床位。上海宏康醫院骨科莊義徐醫生與來自普陀區的十多位醫生共同負責方艙內所有患者的醫療保障。每位患者從辦理入院手續,到最終出院退“疫”,所有的“住院”記錄都由醫生填寫。
進入4月中旬,跨采方艙迎來出入院高峰,平均每天都有五、六百名患者康復出院。而騰出的床位,在經過清潔消殺后又提供給新的“住戶”。患者如流水一般迎來送往,“大白”卻是鐵打的。莊醫生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每次進入方艙后,就開始了滿負荷的工作,一邊觀察每位患者的病情,一邊認真填寫每份《出院小結》。“治病救人是我們醫務人員的本分,也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面對繁雜的醫務工作,莊醫生并無怨言,他表示,希望出院的人越來越多,入院越來越少,最終迎來“關艙”的那一天。
特殊的夜晚,無眠的“大白”
來自上海宏康醫院醫療美容科的李鑫瑩是支援跨采方艙的護士之一,她和其他四名宏康天使在臨行前宣誓,一定發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出色地完成好方艙內的護理工作。
根據出入院流程,方艙內的患者如果間隔24小時兩次核酸結果均為陰性,就可以辦理出院。因此,每天早上八點開始的核酸采集成了大家最為期待的時刻。“居民區不配合核酸采樣的情況,在這里是看不到的,大家都希望趕緊轉陰,趕緊出艙。”李鑫瑩表示,她了解患者們急切的心情,這更增加了自己肩頭上的責任。“我告訴自己,每一次采集核酸都要非常到位,防止‘假陰’患者出院后的傳染風險。”
而到了夜晚,夜班醫護人員需要通宵留守。方艙的夜晚相比醫院病房要特殊得多。由于需要24小時開燈,許多患者對新的環境也不適應,焦慮、失眠的情況在所難免。平時已是夜深人靜的夜晚,在方艙內確實別樣的景象。
“每當走到病床走廊時,就有患者圍上來,詢問各種問題。”李鑫瑩介紹,患者中有關心自身病情的,有焦急的詢問出院時間的,有些想得遠的患者,已經開始張羅起出院后轉運回家的事情了。醫護人員則會耐心回答,還會力所能及的開展一些情緒疏導,幫助解決患者早日走出心中的陰霾。值得欣慰的是,離開方艙時,大部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都表示感謝。“我也感謝他們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由衷的祝福大家重新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