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全國非公立基層醫療機構行業評價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5月21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北京召開“全國非公立基層醫療機構行業評價工作會議”。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司相關工作負責同志受司領導委托參加了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相關專家就非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如何開展信用與服務能力評價(以下簡稱“雙評”)工作展開討論。
會議場景
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在會議中指出,行業評價對社會辦醫非常有意義,目前社會辦醫的數量很大,但是,服務量很小,數量和質量的發展不成正比。協會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幫助政府把社會辦醫辦好,推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管理。社會辦醫行業有兩大痛點,就是信用和服務能力問題。當今這個行業特別需要樹紅名單、扶正能量。提升社會辦醫社會信用、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是我們行業協會的重要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今年4月26日,協會在海南博鰲舉辦的“2018中國社會辦醫大會”,協會給首批參加“雙評”的醫院舉行了隆重的頒證授牌儀式,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近日來,據反映,醫院由于有了國家行業品牌標識,許多掛牌的星級醫院服務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來應聘的醫務人員多了,醫院的凝聚力更強了,公立醫院的醫生主動來聯系多點執業的人增加了。根據國家標準委的程序及要求,雙評標準已被批準為國家級行業團體標準,明年協會還準備在評完100家醫院的基礎上,將申請國標(GB)代碼,國家標準委領導非常重視,將指導我們上升為國家標準。順應國家深化醫改的趨勢,希望以“雙評”為手段,為“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提供必要保障。
受協會委托,武漢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開展了《中國非公立基層醫療機構信用與能力評價標準與方法研究》的課題研究。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理事、武漢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馬黎漢介紹了課題研究的總體情況。他說,今年1月31日,該課題結題評審會上,專家一致認為課題填補了我國非公立基層醫療機構信用與能力評價的標準空白,完善了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信用與能力的評價體系,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課題的審評并予以結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副司長高光明對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開展“雙評”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他說,大家從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推動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是政府和協會的共同目標。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劉巧艷博士代表課題組對非公立基層醫療機構“雙評”標準體系進行了解讀,在具體指標中,信用能力評價體系包括5項一級指標、10項二級指標、28項三級指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5項一級指標、32項二級指標、85項三級指標。與會專家圍繞標準體系的完善和“雙評”工作如何在基層更好地開展分別建言獻策。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司相關工作負責同志指出,在這個領域中一直缺標準,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行業組織最大的活力在于活動,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增加凝聚力,把社會辦醫機構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與會專家發言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