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發揚人文醫學精神 助力社會辦醫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在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人文醫學分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2017年10月21日 山東濟南)
尊敬的張運院士、趙書貴會長、尊敬的人文醫學分會會長陳曉陽教授、各位領導、院長、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我謹代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熱烈祝賀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人文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人文醫學管理與實踐高峰論壇勝利召開!對各位領導、專家和代表不辭辛苦,從百忙中趕來參加今天的大會,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同時,對昨天選舉產生的以陳曉陽教授為會長的首屆人文醫學分會領導班子和各位委員表示熱烈祝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健康中國寫入了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正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也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去年8月,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今天人文醫學分會的成立,就體現了醫學要以人為本的精神,借此機會,我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研究的命題應該叫人文醫學還是叫醫學人文。經了解,所謂醫學人文(Medical humanities),是一門醫學和人文學的交叉學科,正如其名,是研究醫學與人文關系及從人文觀念角度出發對各種醫學現象,事件進行思考總結的學科。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于醫學其人文性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刻,這為醫學人文的誕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論基礎。隨著醫學工作者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醫學工作者對于工作的思考與總結也日益增多,其質量也日益提高,這為醫學人文的誕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學術基礎。
除此之外,醫學人文是一個探討醫學源流,醫學價值,醫學規范以及與醫學有關的其它社會文化現象的學科群,包括醫學史學、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衛生經濟學、醫學社會學等。今天我們討論醫學與人文。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醫學作為直接面對人的科學,比其他學科更強調人文關懷。醫學以人為本,這是醫學技術發展的終極目的。因此,人文醫學中人文必須以醫學為基礎,醫學必須以人文為導向。沒有人文導向的醫學技術,要么對人類毫無價值,要么只能給人類帶來災難。
因此,醫學是以人為研究客體,又是直接服務于人的科學。它要求醫學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養,這表明“仁愛”、“達理”是“醫者”必備的條件,“醫者”已是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典范。然而據報道,近年來,在醫療界有30-40%的手術是不該做的,在成千上萬種藥物中,確切有效的僅占10%,可有可無的占30%,根本無效的占60%,除此之外,還有越來越多因誤診而導致的醫療事故,醫療糾紛,見錢眼開,見死不救等醫德失范,藥品和醫療器械銷售中的黑色利益交易,以及存在醫藥衛生戰線的其他腐敗現象等。這些都是醫學與人文精神脫離導致的嚴重后果,不僅無益于人們健康狀況的改善,而且最終將束縛醫學自身的發展,因此,現代醫學呼吁人文精神的回歸,呼吁醫學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今天無論是從增進人類健康角度看,還是從醫學自身發展角度看,都必須加強醫學人文的建設,在構建醫學與人文完美結合的現代醫學模式的同時,一定會促進人類社會向更加文明發展。
人文醫學分會,是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成立的第32個分支機構,人文醫學分會的成立,不僅為非公立醫療機構廣大醫務工作者提供了學術地位、交流平臺和行業服務平臺,而對于我國非公立醫療行業構建服務美譽度,提升服務能力,規范執業行為,塑造醫院品牌,端正辦醫理念,維護醫學價值,都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也寄希望人文醫學成為我國社會辦醫大潮中的一朵美麗浪花。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醫院總量29719萬所,其中公立醫院12566所,非公立醫院17153所,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占比已達57.7%,但醫療服務總量全國占比仍不足20%,整體醫療服務總量上仍居劣勢。因此,社會辦醫事業仍需政府和社會關心和支持,提升服務能力,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突出品牌影響力,這是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需要去做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辦醫由原來的“政府不放心,社會不認可,百姓不滿意”轉變成為百姓人人稱道的“人文醫療社區”,“人文醫學”,“人文醫生和人文護士”。
眾所周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家一級行業組織,她是全國44.6萬余家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大家庭。協會成立三年來,以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為指導思想,圍繞“服務、指導、自律、維權”的協會工作宗旨,打造“人才鏈、學術鏈、產業鏈、資金鏈”的建設和發展。變“輸血”為“造血”,變“授之于魚”為“授之于漁”,著力提高協會的服務能力和行業口碑。隨著非公立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加強非公立醫院內涵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今天人文醫學分會的成立不僅恰逢其時,更是正當其時。稍后,新當選的首屆分會會長陳曉陽教授將對分會成立后的工作提出規劃,借此機會,我就分會成立后的工作,提5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建立宣傳平臺,開展行業調研。依托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建立分會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開展行業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非公立醫療機構人文醫學管理建設情況,提出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進一步重視醫院文化建設管理內涵的工作思路和建議。
二、加強組織建設,大力發展會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宣傳,鼓勵廣大有志于人文醫學發展的相關機構和個人加入,進一步增強分會的先進性、廣泛性和代表性。
三、參與制定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組織人文醫學專家團隊,助力總會雙評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醫院管理的醫療質量和文化建設兩大抓手,提升非公立醫院在競爭中的實力和美譽度,開拓創新具有中國非公立醫療特色的品牌建設和醫療體系。
四、調動專家資源,促進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公立與非公立的合作與交流,在符合條件的公立和非公立醫院建立人文醫學技能培訓基地,培養一批人文醫學講師和專業管理者。組織行業專家通過多種支持形式,對非公立醫院加強醫院人文建設和管理進行指導和幫助,促進非公立醫院逐步形成提供多元化、差異化醫療服務體系。
五、加強合作交流,推進全行業發展。開展分會與其他兄弟學會及協會各專業兄弟分支機構之前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人文醫學在各臨床??频倪\用和實踐。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要以“四個鏈”建設發展為抓手,推進非公立醫療事業的發展。
我們協會在社會辦醫領域工作目標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大力推動社會辦醫,二是規范行業發展。社會辦醫發展到現在,逐漸向規?;瘓F化、品牌化發展,希望今天到會的專家與分會保持溝通,共商發展,共建人文醫院,人文健康社區,為滿足人民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做好服務工作,立足行業平臺,弘揚人文醫學理念,助力健康產業發展。
人文醫學分會的成立和人文醫學工作的開展,當然也是一項探索性和開創性的工作。希望各位委員在分會領導班子的帶領下走出一條符合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需求,適應社會辦醫產業發展并提供思想動力的分會發展路子,為醫務人員思想助力,為醫療機構管理加油。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在建設健康中國的方針指引下,社會辦醫事業正方興未艾,社會辦醫征途上的伙伴們正在不辱使命、努力工作、開拓創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認可和支持,這將載入我國社會辦醫大潮的史冊中去。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社會力量,發揚人文醫學精神。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多元化高品質醫療健康服務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最后感謝為本次大會付出辛勞的所有工作人員,祝各位會議代表身體健
康,會議中交流收獲滿滿!再次祝賀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各位!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郝德明
2017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