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一屆八次理事會暨十二次常務理事會議以通訊形式圓滿召開
為更好地發揮理事會決策支持作用,配合當前疫情防控要求,貫徹厲行節約、節儉辦會的原則,2022年1月20-25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以通訊形式召開了一屆八次理事會暨十二次常務理事會議。
通訊會議期間,各位理事認真審議各項報告,并書面回復表決意見。會議審議并一致通過了《協會2021年度工作總結與2022年度工作計劃的報告》《分支機構更名的報告》《分支機構人事聘任的報告》《新建和修訂工作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的報告》。
會議對協會過去一年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21年,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協會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等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懷和領導下,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主動服從防控工作大局,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衛生健康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遵循以產業鏈為動力、學術鏈為標準、人才鏈為核心、資金鏈為保障的“四個鏈”建設發展工作思路,秉持“服務、自律、維權、指導”的辦會宗旨,在各位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各分支機構、地方協會、廣大會員單位和協會秘書處全體機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為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以黨建為引領,加強協會綜合能力建設;積極發展和服務會員,促進分支機構規范管理;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繼續醫學教育,搭建行業合作服務平臺;研究制定和積極推廣應用各項國家行業團體標準,認真開展國家行業評價;努力建設行業合作醫協體、啟動專科賦能;承擔依法執業培訓、醫保合規自查自糾、國際醫療旅游、醫療機構信用信息公示等政府委托任務,堅持行業自律;加強國際合作,搭建人才平臺,構筑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加強社會辦醫品牌宣傳。總之,協會工作面廣量大,在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同志的帶領下,協會各項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取得了新成績,圓滿完成了全年既定工作目標與工作任務,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協會的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和公信力進一步加強。會議還提出了2022年度十九項重點工作計劃。
會議同時審議通過,協會原人文醫學分會更名為人文醫學與醫藥衛生行風建設分會;新成立2個分支機構,負責人分別是:超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溫朝陽、醫療設備管理分會會長郝德明(兼);2個分支機構換屆選舉產生新任負責人,分別是:男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袁亦銘、醫院管理分會會長丁劍;新制定《采購管理制度》《投融資管理制度》,修訂《合同(協議)管理規定》《工作人員生活困難補助及慰問管理辦法》《財務報銷制度》。
2022年,黨的二十大將勝利召開,“十四五”藍圖將全面展開。會議希望,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協會全體理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歷史階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主動作為、勇于擔當、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砥礪奮進新征程,為推動公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協同發展,實現我國多元化辦醫格局的醫改目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衛生健康服務,作出更大貢獻、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