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分支機構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籌建工作座談會順利召開
10月27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籌建工作座談會在上海市科學會堂召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副秘書長兼會員組織部主任王珊、會員組織部副主任楊子旭,血管外科專委會發起人張強醫生、解放軍總醫院梁發啟教授、上海德達醫院黃連軍副院長、北京朝陽急救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邢彤教授、張強醫生集團副總裁朱筱吟、看醫界總編輯郭驚濤等多名專家和行業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王珊主持。
會議現場
今年6月,張強醫生集團向協會提出申請,發起成立血管外科專委會,10月27日,首次籌建座談會在上海召開,商議專委會籌建事宜。
郝德明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發表講話
座談會上,郝德明介紹,我國社會辦醫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全國社會辦醫院有2.3萬家,占全國醫院總數的65%,每年同比增長保持在15%左右的數量;雖然社會辦醫的服務量僅占全國15%左右,但每年同比增長也有9%左右。社會辦醫的數量、服務量的增幅,不僅表明了人民群眾對社會辦醫多層次多樣化服務的需求,更是充分表明了社會辦醫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郝德明強調,社會辦醫療機構在醫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動并實現社會辦醫由‘量變’到‘質變’轉變,向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是社會辦醫未來發展趨勢,也是協會的工作重點。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十部委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業界稱為“社會辦醫22條”,對于社會辦醫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2020年8月,為期三年的“民營醫院管理年”活動計劃啟動,核心就是要實現民營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協會在此也肩負著“推進社會辦醫規范化發展”的重要使命。
杜昕醫生作專委會籌建工作報告
張強醫生集團主診醫生杜昕作血管外科專委會籌建工作報告,她說,目前,我國血管外科發展迅速,市場需求巨大,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卻也面臨著多重問題,包括欠缺規范化培訓和科學管理、欠缺國際資源、欠缺產業化發展等多個問題。成立血管外科專委會的目的,在于研究制定行業標準與診療規范,同時促進行業信息溝通與業務協作,并提供行業技術培訓與服務等,旨在讓更多百姓有機會接受專業、規范、先進的診療服務,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張強醫生發言
張強表示,作為血管外科專委會的發起人,他將全力推進專委會的籌建工作,與大家攜手為我國血管外科醫學事業作出貢獻。
與會人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