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實話石說丨瀉藥,減肥的神器,真的嗎?
現在不減肥,將來徒傷悲!這句經修改的俗語廣泛流傳,可見為了追求形體上的美感,人們正在紛紛采取各種方式進行減肥——吃減肥藥、節食、運動、理療、針灸,無所不用其極,更有甚者會通過服用瀉藥來減肥。
服下瀉藥,不停地如廁,瀉得干干凈凈,吸收很少,體重不就減輕了嘛,真神奇!那么,究竟瀉藥包括哪些藥物呢?瀉藥真的是減肥的神器嗎?是否會對人體的胃腸道產生危害呢?事實上,瀉藥是通過增加腸道內的水分、促進腸道蠕動、軟化糞便或潤滑腸道等方式來促進排便,一般可分為容積性瀉藥、刺激性瀉藥、潤滑性瀉藥等幾類。
容積性瀉藥是一類不會被腸壁所吸收,反而會通過吸收腸管內的水分而發生膨脹,進而增加糞便量,擴張腸道容積,刺激腸道蠕動,引發排便反射,促進排便的藥物。一般在服藥后12~24小時起效。常見的容積性瀉藥有硫酸鎂、乳果糖、硫酸鈉、甲基纖維素等等。
在服用此類藥物時,應當注意多喝水,以免誘發腸梗阻。事實上,該類藥物并不能增加結腸的張力,不宜用于結腸無力、腸道蠕動緩慢的患者。臨床上常用的容積性瀉藥是乳果糖,它可以通過保留水分來增加糞便的體積,并刺激結腸蠕動,緩解便秘的癥狀,適用于習慣性或慢性便秘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等特殊人群,不過該類藥物腹脹的不良反應較為常見。
刺激性瀉藥又被稱為接觸性瀉藥,其作用機制是藥物本身或代謝物通過刺激腸壁,使腸道粘膜通透性增加,促進電解質和水流向腸腔,從而刺激腸道的蠕動。常見的藥物有大黃、番瀉葉、蘆薈、酚酞、比沙可啶等。該類藥物作用較強、起效較快,適用于排便動力不足的便秘患者。大黃為蒽醌苷類代表性藥物,可用于治療實熱性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等癥。番瀉葉主要用于熱結性便秘的治療,開水沖泡后服用可發揮導泄作用,但刺激性較強,有引起腹痛的可能,目前臨床上在腸鏡檢查之前的導瀉上已經很少使用番瀉葉了,一般會用到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酚酞作用溫和,可用于慢性便秘,部分藥物隨尿液排出,但有時因為酸堿的關系尿液會呈現紅色。比沙可啶是非處方藥,作用于大腸,其栓劑直腸給藥時,可用于腸鏡檢查、腸道X線檢查或腹部手術前的腸道清潔。
刺激性瀉藥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依賴性,進而導致機體電解質紊亂,僅適用于大便嵌頓和需要快速通便者。蒽醌苷類藥物,尤其是大黃和番瀉葉,長期使用有損傷腸粘膜的可能,并引發結腸黑變病。曾經有報道,有人吃號稱綠色食品的“隨便果”來減肥,結果吃的腸子都變黑了,其實就是“隨便果”中的蒽醌苷類成分搗的鬼。
潤滑性瀉藥是通過局部潤滑或軟化糞便來發揮導瀉的作用,常見的藥物有液狀石蠟、甘油灌腸劑(長柄開塞露),適用于老年人、痔瘡、肛裂、肛周手術患者等,且對腸道無刺激性。液狀石蠟為礦物油,導瀉效果較佳,但口感較差,且不會被腸道消化與吸收,若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情況不佳,因而不宜久用。
通過服用瀉藥來減肥,短期內確實可能會使體重下降。但事實上,瀉藥地服用并沒有真正消減體內的脂肪,只是促進了排便。一般停止用藥,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可能會發生反彈。長期服用瀉藥,害處多多,頻繁的腹瀉,會導致機體脫水,并引發電解質平衡紊亂。如上所述,長期服用刺激性的瀉藥,可能產生依賴性,尤其是蒽醌苷類的瀉藥,甚至可能誘發結腸黑變病。長期服用液狀石蠟,可能導致機體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
對于崇尚“骨感”的人們而言,想要減肥,可以通過改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來燃燒脂肪,不應該心存僥幸地采用服用瀉藥的方式來達到減重的目的。通過服用瀉藥,強行的增加排便,進而“排出脂肪”,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效果,反而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在這點上通過服用另外一些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例如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利用其胃腸道的不良反應來減肥,更是得不償失。另外,不應該幻想吃吃“隨便果”這樣的零食,就可以清腸通便,成為“骨感美人”,說不定黑變病會不期而遇呢!
對于正常人來說,只要體重指數(BMI值,即體重÷身高2,單位:kg/m2)正常,一般控制在20~24 kg/m2(運動員除外),就不屬于肥胖的范疇,沒有必要刻意地去追求“瘦上加瘦”。對于BMI值超過28 kg/m2的人而言,確實可以考慮在控制飲食、增加運動無效的情況下服用規范的藥店或醫院藥房出售的減肥藥物,如奧利司他、氯卡色林、芬特明-托吡酯復方片劑、納曲酮 / 安非他酮復方制劑、利拉魯肽等等。
謹記,我們真的不應該將減肥的希望寄托在服用瀉藥上,否則走了捷徑,減掉的不是體重,而是自身的健康。
?聲明:文中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