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匯聚社會力量 鑄就健康中國 第五屆中國社會辦醫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暨第二屆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北京)團購大會在京召開
8月18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和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中國醫療設備》雜志社共同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社會辦醫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北京)團購大會在京盛大召開。大會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為指導,以“市場驅動+互聯網”模式為方法,目的是發揮非公立醫療行業的作用,促進非公立醫療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會議現場
會議邀請到近300位非公立醫療機構產業鏈各領域代表,共同探討非公立醫療事業發展前景。出席會議的有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副主任侯曉梅、協會駐會副會長趙書貴、副會長閆東方、副秘書長林慶賢、副秘書長王珊;參加會議的還有協會法務部李岑巖,投融資服務部劉成海,學術培訓部魏小剛,評價中心史巖等各部室負責人;協會投融資機構分會會長單俊葆、繼續醫學教育分會會長高澍蘋,醫生集團分會副會長謝汝石、人文醫學分會副會長郭偉,臨床工程分會會長金東等分支機構領導。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閆東方主持會議并代表協會致辭。
閆東方代表協會對大會參與人員表達誠摯的謝意。他說,在各主管部門及會員單位的支持下,我們要抓住機遇,大力推動社會辦醫行業發展,專注提高非公立醫療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共同為我國社會辦醫事業添磚加瓦。
▲協會閆東方副會長 主持大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副主任侯曉梅致辭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副主任侯曉梅出席會議并致辭,侯曉梅表示,社會辦醫工作是我們深化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建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推動社會辦醫健康發展,是我國實現衛生事業必然的科學要求,是擴大民間投資的重要途徑,此次社會辦醫與高峰發展論壇的舉辦,必將助力中國社會辦醫進程。
▲協會副秘書長林慶賢
協會副秘書長林慶賢介紹了協會開展“雙評”工作的有關情況。林慶賢表示,貫徹落實國家醫改等政策要求、適應非公行業特點的內在要求、滿足患者選擇就醫的外在要求、履行協會使命的責任要求是開展“雙評”工作的背景和要素。自2016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文件規定,為社會辦醫快速發展奠定基礎的同時,也出現了一批不規范的醫療機構。加強社會辦醫行業規劃管理和監督管理體制,推進非公立醫院規范化建設,應以問題為導向,促進行業自律。
協會有關部室及分支機構負責人先后發言。
▲協會醫生集團分會副會長謝汝石
▲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李岑巖
李岑巖認為,醫生集團作為新生事物,配套政策和法律監管尚存在不少空白。隨著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對法務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有一批了解醫療行業又熟悉法律事務的律所和律師為行業提供服務,為行業健康、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謝汝石指出,醫生集團這條路仍然在探索中前行,作為醫生品牌的建設者,打造有契約精神、有服務能力的醫生團隊,助力非公立醫療的發展,是醫生集團的職責之一。醫生集團將為會員們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健康服務,包括疾病預防、疾病診療、病后康復和支付體系等,帶來更多市場活力,為行業注入更多的想法和新鮮血液。
▲協會繼續醫學教育分會會長高澍蘋
▲協會臨床工程分會會長金東
高澍蘋指出,互聯網發展最終改變的其實是人與物之間的距離,促進教育變革、創新教育模式是當前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學習環境,知識經濟呼喊教育目標和學習內容的改變,信息時代的“數字公民”呼喚教與學方式的創新。2017年整個醫療市場的在線教育規模達到365億,預計2019年將超過千億。
金東介紹了《非公立醫療機構設備耗材采購新模式——“聚劃算”模式》。他認為,非公立醫療機構普遍面臨醫療器械設備采購價格高、設備維護能力不足、機構融資能力差、醫療信息化成本高、臨床醫工團隊缺乏“五大痛點”;采取互聯網+醫療的“團購”與“聚劃算”模式,建立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廠商良性互動的社群,從供給側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服務。
▲協會投融資機構分會會長單俊葆
▲協會人文醫學分會副會長郭偉
單俊葆認為,在過去五年內醫療健康行業市場波動較大,我國醫療健康行業證券化水平仍然較低、醫療資源結構性失衡,從遠期投資來看,基于大數據+AI的未來科技仍然是未來的投資熱點。非公立醫院在規范化經營方面要不斷提升能力,圍繞基層醫療的需求,解決信息不平衡帶來的許多問題并尋求突破機會,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下,繼續引領了新一輪大健康產業熱潮。
郭偉指出,作為醫務工作者,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尊重患者尊嚴和個人隱私,是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的基礎。在當前醫療資源緊張環境下,急切需要社會辦醫的發展,將公立醫院患者引流到非公立醫院,社會辦醫在推動學術與實踐過程中,關注醫療機構文化建設對人文醫學事業發展將作出巨大貢獻。
有關投融資機構和醫療機構負責人亦先后在會上做了發言。
▲美中宜和醫療集團營銷總監鄭珣
▲威泰醫療總裁劉效杰
鄭珣認為,隨著政府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社會資本將更加深入醫療領域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其中通過與健康保險合作,有效克服醫患關系中的市場失靈,解決醫療費用和服務質量問題,建立先進的非公醫療機構風險管控模式。
劉效杰表示,醫院管理必須符合醫院自有資源狀況、發展階段特點和醫院的戰略目標,切合實際出發,制定相應醫院管理方案,并指出知道是理性的認識,做到是感性的體驗,光有知識沒有用,將知識轉化成管理方案才能用。
李蜀光認為,近年國家政策密集出臺,以健康產業為主業的國有企業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企業重組改制,社會辦醫環境利好。中信產業基金弘慈醫療在未來的發展戰略中堅持以綜合醫院為入口,構建完整的大健康產業布局。
丁寧指出,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58號文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到2017年《44號》文件出臺,國家支持社會力量多層次多樣化辦醫,全國萬張床位以上的醫療集團近十家。在非公立醫療市場如此火熱、投資價值巨大的背景下,如何退出將成為投資機構面臨的新的問題。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首席醫療官張貴祥
張貴祥認為,本著“行大道、重仁德、有情懷”的信念,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大力推行鄉村醫生建設,為貧困地區帶去更好的醫療環境,把醫療健康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服務百姓,回饋社會,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
閆東方對本次會議作了總結發言,他引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的話講到“無論對中國的醫生集團,還是醫療機構,乃至于投融資機構,亦或協會自身,都是重要的歷史時刻。歷史的淵源也讓這三類組織成為了今天的命運共同體,同時也是利益共同體”。中國非公立醫療行業的發展正處于最好的時代,呼吁大家攜手并進、共同促進社會辦醫更好更快的發展。
▲第二屆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團購(北京)大會現場完成首日簽約
本次論壇同期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購 (北京)團購大會采購洽談會上,深圳寶興醫院與貝朗愛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經過友好協商最終達成采購協議,成交透析機60臺及耗材等采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