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實話石說丨補鐵時千萬別喝茶,要喝茶也該攝入“它”!
對于缺鐵性貧血的患者,臨床上最廣泛應用的補鐵措施是口服鐵劑。對于每一位患者而言,都希望獲得最佳的補鐵效果,同時將藥物的不良反應降至最低。通常情況,患者會詢問服藥期間是否需要忌口,就像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時需要忌食西柚,吃頭孢類抗菌藥物時不能喝酒一樣,那么口服鐵劑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事實上,對于口服鐵劑的患者,應該盡可能避免飲茶,尤其是濃茶。那為什么口服鐵劑時要避免飲茶呢?還有沒有影響鐵劑吸收的其它因素呢?如果在用藥期間喝了茶,又該怎么辦呢?
鐵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主要參與體內的氧代謝、能量代謝、造血等多種生命活動,正常人體的含鐵量約為50mg/kg,其中60%的鐵存在于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中(主要起到輸送氧的作用),10%存在于肌肉組織的肌紅蛋白中。人體一旦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出現疲勞、呼吸困難、頭痛、皮膚蒼白等癥狀。臨床上,常采取口服鐵劑的方法來治療缺鐵性貧血,常用的藥物有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焦磷酸鐵等。相較于3價鐵,2價亞鐵更加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茶是人們常喝的飲料,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酶類和微量元素,具有提神醒腦、降血脂、抗炎、抗癌等功效。但當茶與鐵劑相遇時,茶水中的多酚類物質會與鐵離子結合成不溶性的沉淀,從而影響鐵劑的吸收。事實上,茶類黃酮本來就是含有兩個芳香環的多酚類物質,具有2個及2個以上的羥基,會與鐵離子發生結合。據統計,1杯用2.5g茶葉沖泡的紅茶中大約含有200mg的茶類黃酮,用餐期間飲用1杯淡茶、正常的茶或濃茶,均可抑制飲食中約60 ~ 70%鐵的吸收,濃茶尤甚。而在兩餐間飲茶僅抑制約20%的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相對好些。還有研究表明,飲茶可以使EDTA鈉鐵中鐵離子的吸收率降低85%以上。因此,口服鐵劑時應當盡可能避免飲茶,尤其是濃茶。
我們已經知道,茶可以明顯地影響鐵的吸收。事實上,其它含有多酚、高植酸、鈣的一些食物如咖啡、豆漿、牛奶等,也可以明顯降低鐵劑的吸收。有數據顯示,餐時飲用大于1杯的咖啡可降低約40%的鐵的吸收,因此,服用鐵劑時也應當盡可能避免飲用咖啡。
植酸鹽是磷酸鹽與谷類、種子、堅果、蔬菜和水果中的礦物質的一種儲存形式,其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強烈地抑制鐵的吸收,也就是說即使是相當少的植酸也會導致明顯的鐵劑吸收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當在小麥卷中分別添加2~250 mg植酸鹽時,人體對鐵的吸收被分別抑制達到了18 ~ 82%。此外,鈣鹽及乳制品中的鈣也可以顯著地干擾鐵的吸收。非常有趣的是,當鈣含量小于 40mg或者大于300mg時并不明顯地表現出對于鐵的抑制作用,而在此區間之內則抑制明顯。一般來說,1杯牛奶(約含165mg的鈣或者165mg的鈣鹽),可以抑制約50%鐵的吸收。
有些食物可以降低鐵的吸收,但也有可以提高鐵劑吸收的食物,如富含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的食物,另外肉類、魚、家禽等也同樣具有促進鐵劑吸收的作用。事實上,食用足夠數量的鐵吸收促進劑可以對抗鐵吸收的抑制作用。
我們不但要考慮食物可能對于口服鐵劑吸收所產生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同服的藥物是否會影響到鐵劑的吸收。例如,抗酸劑、堿性藥物可降低胃內的pH值,從而降低鐵劑的吸收。恩他卡朋與鐵離子在胃腸道內可形成螯合物,從而降低其療效,因此二藥同服時至少應該間隔2~3小時。別嘌醇可導致鐵在體內組織中的過量蓄積,誘發含鐵血黃素沉著癥,二者不宜合用。
眾所周知,鐵劑口服時比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的不適感,如惡心、嘔吐、上腹疼痛、便秘等,所以應該飯后服用鐵劑。在服用鐵劑時,可以同服維生素C以促進其吸收,避免與磷酸鹽、四環素類抗菌藥物、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堿性藥物、抗酸藥等或者濃茶、咖啡、牛奶等同服,以免減少鐵劑的吸收。鐵劑也同樣可能影響其它藥物的吸收,如左旋多巴、恩他卡朋等,應至少間隔2~3個小時,分開服用。
對于缺鐵性貧血患者,為促進血鐵紅素的吸收,食用一些鐵強化食品是有好處的,同時增加抗壞血酸的攝入量也非常關鍵。
數據量化方面,一般需要100mg的抗壞血酸來抵消1杯茶對于鐵吸收的抑制作用;大約需要80mg抗壞血酸才能完全抵消25mg植酸的鐵劑抑制作用;1g肉、魚和家禽相當于1mg抗壞血酸的對于鐵吸收的增強效果。
?編輯:周文璐(交大醫學院健康科普搖籃計劃支持)
?聲明:文中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