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實話石說丨用對祛暑藥,清涼瀟灑過一夏
“梅子黃時家家雨”,黃梅過后,盛夏將至,赤熱炎炎,人們出汗多,消耗大,胃口差,免疫力也隨之降低。中暑、熱中風、熱感冒、胃腸道疾病等夏日的常見病也頻頻發生。除了常見的的降溫、祛暑手段外,老百姓還喜歡在藥箱內添加一些祛暑的和治療暑濕感冒的中成藥物,例如人丹、藿香正氣液(水、丸),清涼油、風油精、花露水等,那么還有哪些常備藥呢,如何用好這些藥物呢?
從中醫的角度上說,夏日氣溫高、濕度大,地濕蒸騰,濕熱蘊結,易患暑熱證。其特點為:暑多夾濕。患者臨床癥狀常表現為:身熱、煩渴、頭重如裹、惡心、嘔吐、倦怠、身重、脘腹痞悶、小便不利、泄瀉等。用于治療暑熱證的中成藥,都被稱為祛暑劑。按其功效主治的不同,分為解表祛暑劑、祛暑利濕劑、祛暑避穢劑、祛暑和中劑、祛暑清熱劑和祛暑益氣劑。
解表祛暑劑:主要由散風祛濕藥(羌活、獨活等)、芳香化濕藥(藿香、佩蘭等)、健脾燥濕藥(蒼術、白術、薏苡仁等)組成,起到解表、化濕、和中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伴有發熱、頭痛、頭重、肢體酸痛、腹脹、腹瀉等癥狀的暑濕感冒。例如:藿香正氣液(水、丸)、保濟丸等。其中,保濟丸還能用于暈車暈船。
祛暑利濕劑:主要含有利水滲濕藥物滑石。滑石主要含有含水硅酸鎂,其性寒,又有清解暑熱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苔黃而厚膩的暑濕癥狀。例如:六一散等。六一散可外用,當做爽身粉,治療痱子。
祛暑避穢劑:除了芳香化濕、健脾燥濕的藥物外,還含有開竅藥(冰片、麝香等)。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中暑、暑月痧脹。例如:痧藥、避瘟散等。所謂暑月痧脹就是夏季貪涼飲冷,感受暑濕引起的寒熱腹痛、吐瀉兼作,甚至猝然悶亂煩躁,牙關緊閉,頭暈昏厥,不省人事。需要注意的是:開竅藥性走竄,婦女月經期及孕婦忌用。中暑患者除了應用藥物外,還需一些列應急處理,如:脫離高溫環境、保持呼吸通暢、迅速降溫等,重癥患者需迅速送醫院搶救。
祛暑和中劑:組方特點是祛暑化濕的藥物配伍健脾和中藥。主要用于治療惡心、嘔吐、腹痛、胃腸不適等由暑濕又外感風寒引起的脾胃不和。比較熟悉的有:十滴水。
祛暑清熱劑:組方特點為祛暑化濕藥物配伍了清熱藥物。多用于夏季感冒。例如:清熱銀花糖漿、暑熱感冒顆粒等。
祛暑益氣劑:組方中含有益氣生津藥(黃芪、人參、白術、葛根、麥冬等)。有清暑、益氣、生津的作用。治療由于暑氣所傷的氣津兩傷。表現為頭暈、身熱、心煩、咽干、口渴、口中黏膩。例如:清暑益氣丸。
人丹的成分包括薄荷腦、冰片、丁香、砂仁等,具有開竅醒神,祛暑化濁,和中止嘔的作用,可以防治、緩解各種中暑癥狀,是傳統的消暑保健“利器”。用藥期間應保持飲食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等,否則會影響療效,甚至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藿香正氣類的藥物是按照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記載的藿香正氣散制成,有效成分基本一致,差別在于不同的生產者選擇的劑型不同,臨床療效大同小異,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對中暑、暑熱感冒等都有一定的療效。用藥期間同樣要注意保持飲食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等。
清涼油、風油精等一般都含有薄荷腦、樟腦及其他揮發性成分,外用可以起到清涼、醒腦、止痛、驅風等作用,也是夏季常用防暑降溫用品。涂抹于特定的部位可以祛暑、醒腦。由于含有多種揮發性成分,要注意可能引起皮膚刺激,避免接觸傷口或誤入眼部。低齡嬰幼兒皮膚吸收速率快,易產生副作用,應避免使用。
運用祛暑劑期間飲食應清淡,忌油膩、辛辣的食物。另外還應避免同時使用滋補類中藥,否則不僅對治療無益,還會降低祛暑劑的療效,延誤病情。
孕婦忌用的藥品:保濟丸、甘露消毒丸、祛暑避穢劑、十滴水。對于孕婦慎用的藥物,需權衡利弊,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遵醫囑運用。
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中含有乙醇,服藥后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以及操作精密儀器。另外也不宜與頭孢菌素類、肝素類、胰島素、達美康、華法林等藥物同服,以避免出現“雙硫侖樣”毒性反應,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花露水并非藥物,可以在被蚊蟲叮咬前適量涂抹,但并不具備治療皮炎的作用且并非人人都可以用,如孕婦、嬰幼兒、易過敏者則不建議使用。
國外或港臺地區帶回的防暑藥品,比如泰國產的草藥膏,日本產的感冒藥或香港產的清涼油等在藥品的標識上往往沒有中文。成分、用法上常常是靠口口相傳,自行使用不當容易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國內的醫生在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時也缺少足夠的依據和經驗。所以我們在境外購買這類祛暑品時要充分了解相關信息,使用上更應慎之又慎。
合理用藥,對癥治療,才能發揮祛暑藥物的最大療效,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嚴重的暑熱證,不是祛暑中成藥能單獨救治的需及時就醫。其實,對于夏季常見病,預防遠重于治療,只要足夠重視,完全可以避免暑期疾病的發生,清涼瀟灑過一夏。
?編輯:周文璐(交大醫學院健康科普搖籃計劃支持)
?聲明:文中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