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實話石說丨用藥晚一步,藥效靠不住
用藥的適宜時間點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會被忽視,事實上為了預防某些可能出現的疾病癥狀或達到某些預期的臨床效果,有些藥物需要提前服用,有備無患么!這就如同打仗,若“臨陣”才子彈“上膛”或敵人出現了才“出征”,可能會錯失殺敵的“良機”。臨床上,如用藥遲誤,藥效往往不能充分地發揮,控制及治愈疾病就無從談起。細數下,主要的需要提前服用的藥物有暈車藥、胃動力藥、緩解偏頭痛的藥物、改善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強效鎮痛藥物等。
暈車藥對于容易暈車的人而言,可謂是救命稻草,但很多人會在出現了暈車癥狀后才去服用藥物。事實上這樣用藥已經晚了,難以有效地緩解暈車的癥狀。暈車藥一般分為短效制劑和長效制劑,只有在出發前給藥,車子開動后才能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防止暈車癥狀的出現。短效暈車藥如茶苯海明一般在出發前0.5~1個小時左右服用,可以每間隔4小時服用1次,1日最多服用4~6次。而長效暈車藥如暈車貼,一般需在出發前2~4小時左右貼于耳垂根部的后凹處,藥效可以持續72小時之久。
對于胃動力不足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可選用增加胃動力藥物如多潘立酮、依托必利、甲氧氯普胺、莫沙必利等來改善癥狀。那么是否當腹中無食、無消化不良癥狀時就不需要用藥,而僅僅是在飯后服用藥物來消除腹脹等情況呢?實際上,飯后服用胃動力藥物,會導致藥物吸收減慢,無法快速的達到有效血藥濃度而發揮藥效,還可能會引發饑餓感,繼續進食則會進一步加重病情,故胃動力藥物一般需要在飯前15~30分鐘左右服用。而單純的消化不良,可以在飯后服用健胃消食片、復方消化酶膠囊、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等藥物來加以緩解。
偏頭疼是一種常見疾病,患病率高達5%~10%左右,持續性的疼痛困擾著很多患者。偏頭疼急性發作時,可以通過非特異性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或阿片類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使用特異性藥物如麥角類制劑或曲普坦類藥物來進行治療。然而有些患者擔心用藥可能產生依賴性,會抵觸用藥或者一直“忍”到忍受不了才考慮用藥。實際上,在偏頭疼的治療上,早期服用藥物的療效是最佳的,若等到頭痛達到高峰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后再服藥物則效果往往很差。因為,有相關研究表明當頭痛發作時,痛感從腦膜血管傳入腦干的過程約需40分鐘。疼痛一旦傳至腦干,藥物的止痛效果就會很差,等疼痛自行緩解可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因此,主張在偏頭疼發作前40分鐘用藥,若錯過最佳服藥時機,疼痛可能就會持續較長的時間。此外,該病若不及時的進行藥物干預,可能會對心腦血管產生一定的危害,甚至導致中風、腦出血等嚴重后果。若偏頭疼較為嚴重,服用非特異性藥物不能緩解時,可嘗試麥角胺咖啡因或曲坦類藥物來進行治療。
對于勃起功能障礙且無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西地那非(昔多芬,偉哥)是較為常用的藥物。但行房時,臨時服用西地那非并不能立刻發揮藥效,該藥服用后大約需要1小時左右才能達到最高血藥濃度,此時勃起狀況最好,因此,西地那非需提前0.5~1小時左右用藥,以求達到最佳的臨床效果。
目前,腫瘤等惡性疾病高發,據不完全統計每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為癌癥,而每6秒鐘就有1名癌癥患者死亡。當晚期癌癥患者面臨劇痛時,阿片類藥物可能是不得不的選擇,如硫酸嗎啡控釋片(美斯康定)、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奧斯康定)等。根據國際衛生組織(WHO)的止痛“三階梯”指導原則,此類藥物應該“按時給藥”,而并非“按需給藥”,即并不是等到疼痛出現時才去吃藥,而是根據醫囑嚴格按照時間點來服藥,哪怕是疼痛還未出現的時候,此點在臨床上已經形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