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社會辦醫進入“黃金時代”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教授在醫生集團分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
▲尊敬的國家衛健委體改司莊寧副司長、上海市衛計委趙丹丹副主任、趙書貴駐會副會長、馮曉源會長,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仲夏時節的上海,繁花似錦,生機盎然。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我們歡聚在這里,一起見證2018年6月15日這個具有特殊意義日子,共同慶賀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的新成員——醫生集團分會的誕生。作為舶來品的醫生集團,在中國,起源于深圳,如今落戶于上海,這又一次體現了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人的精明與聰明。
為此,我謹代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對各位領導、專家和代表不辭辛苦,從百忙中趕來參加今天的大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同時,對以馮曉源教授為會長的首屆醫生集團分會的領導班子和辛勤耕耘在醫療服務第一線的600多家醫生集團成員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祝賀!
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支持和扶持非公立醫療健康事業,無論從頂層政策設計,還是到舉措落地上都進行了具體部署和明確指示。尤其是最近兩年,政策紅利一波接著一波: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要求持續開展健康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再次為社會辦醫擂鼓助力;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要求拓展社會投資領域,推動健康服務業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提升醫療領域對外開放水平。今年1月4日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進一步要求“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今年3月底,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八部委相關人員專程來到協會,召開“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征求意見座談會”,這無疑釋放了國家還將繼續簡化審批程序的信號。
正是憑借著一波波政策的東風,我國非公立醫療健康行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最新統計,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總數達到44.6萬余家,占全國總數的45%,其中非公立醫院總數達到1.9萬家,占全國醫院總數63%。據了解,國務院即將召開進一步深化放管服工作會議,國家發改委、國家健康委即將進一步調整放寬醫療健康行業的市場準入政策,要把健康融入到國家所有的政策中,體現了健康發展的基本國策。因此,到今年底,我國非公立醫院數量將會占到全國醫院總數的70%以上,服務量也將有顯著的提升,尤其是今天作為依法成立的全國性行業組織——醫生集團分會,未來不僅將引導一大批體制內優質醫生流向非公立醫院,而且將擁有自已的職業化、標準化管理體系和服務品牌。人才機制的建立,讓社會辦醫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
與此同時,醫生集團也同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要“創新醫務人員使用、流動與服務提供模式,積極探索醫師自由執業、醫師個體與醫療機構簽約服務或組建醫生集團”。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又提到,要“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引入戰略投資者與合作方,加強資本與品牌、管理的協同,探索委托知名品牌醫療實體、醫院管理公司、醫生集團開展經營管理等模式。”
中國的醫生集團,從2014年萌芽、蹣跚起步,短短幾年,已經迅猛發展到600余家。這些醫生集團或醫生組織群體,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無論是以醫生為主導的PHP模式、還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平臺化模式,無論是醫院平臺化,還是醫生社會化,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盛景。隨著多點執業、乃至于自由執業政策的縱深推進,我們將高興地看到,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集團和醫生管理組織出現。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醫生集團的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問題和挑戰日益嚴峻。比如,非公立醫院總數與服務總量的反差,辦醫數量與服務質量的反差,社會信用度與患者感受度的反差等。這些困難都與醫生這個醫療核心群體沒有得到充分解放,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資源沒能進行合理有效配置等息息相關。因此,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醫生集團大會,就是為了引導解放醫生不受編制束縛,進一步激發醫生的活力,與此同時,也為行業自律、規范執業行為和科學經營管理提供有效保障,愛護好和扶持好這一新生事物,今天正可謂正當其時,意義深遠。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依法成立全國性醫生集團行業組織,不僅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醫生集團創始人和從業者的關心厚愛,讓他們擁有自已的國家級學術交流舞臺和行業管理平臺,包括行業地位和社會地位,更為重要的是,與黨和政府建立了有效聯系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為自已今后實現多點執業乃至自由執業夢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體現職業價值提供了組織保障。除此之外,醫生集團分會成立后的首要任務是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對機構管理、人員資質、經營服務,醫療質量安全等開展教育培訓和評價考核認證,完善醫生集團服務創新模式和新業態發展,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和優質醫療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大家知道,當前醫生集團發展很快,一方面她體現了廣大醫生對現行人事管理體制的不滿,展現了醫生是醫改的中堅力量,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據我所知,相互之間砍價格、詆毀以及合作協議不規范,技術標準和人才資質缺乏管控,醫療質量安全隱患等無序競爭現象不少。因此,醫生集團的發展迫切需要管理,管理特別是行業自律管理,其實是對這行業未來健康快速發展是一種保護,我們大家都擔心醫生集團作為新生事物,由于缺乏管理而被名聲搞壞,社會辦醫早期的失信事件,給社會辦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時至今日仍令行業同仁們教訓深刻。
各位委員,女士們先生們: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經國務院、國家衛生健康委批準,在民政部注冊登記成立的,全國唯一從事社會辦醫和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化管理的國家一級行業協會。協會成立近4年以來,始終以“服務為根本、自律為核心、維權為責任、指導為手段”為辦會宗旨,以堅持社會辦醫和推進醫療機構規范化管理”為兩大使命,以“產業鏈為動力、學術鏈為標準、人才鏈為核心、資金鏈為保障”為建設發展思路,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行業協會品牌,由于倍受海內外同行業的高度關注而被廣泛宣傳報道。這四年來,我們推動了15個省成立了地方協會,成立了40個全國性專業行業組織分支機構;這四年來,我們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的醫院管理經驗,結合我國社會辦醫實際,研究制定了社會信用等級和服務能力星級評定的行業評價管理辦法及其標準。并于4月份在海南博鰲召開的2018年中國社會辦醫大會上,對首批取得社會信用評價和醫療服務能力星級評價醫院和首批誠信服務自律公約簽約醫院舉行隆重的頒證授牌。我們以一手抓行業標準,一手抓產業發展,通過樹立行業標桿,扶持行業正能量,為社會辦醫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當然,我們也同樣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當前非公立醫療機構最為突出的就是人才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和推進籌備成立《世界社會醫療機構聯合會》,為社會辦醫的人才和學術交流構建國際大舞臺,構建健康世界命運共同體,在習總書記“一帶一路”思想指引下,推進社會辦醫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要以打健康牌,贏得世界話語權。
剛才聽了分會的籌備工作報告以及新任會長馮曉源教授的就職講話,都對醫生集團分會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規劃和務實的工作計劃。借此機會,我就分會以后的工作,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建立良好運行機制,制定年度工作計劃
分會成立以后,要根據自身特點、任務和能力,制定完善切實可行的年度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積極向有關單位爭取資金支持,為分會工作正常開展提供有效保障。充分發揮各負責人的智慧和資源,調動分會成員積極性,明確職責,落實責任,選拔德才兼備的人才擔任重要工作。
二、繼續大力發展會員,會員是行業組織的群眾基礎
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宣傳,鼓勵廣大醫生集團入會,為更多想了解、想加入醫生集團和社會辦醫的醫生和組織提供咨詢服務,并主動吸納醫藥衛生行業的專家學者和管理者。促進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服務機構、投融資機構等互通,有利于“四個鏈”建設與發展的機構和個人入會,壯大分會隊伍。
三、制定行業標準,開展行業認證與評價工作
結合當前社會和自身實際,制定可行的行業標準,開展對醫生集團和醫生工作室認證與評價工作,進而規范醫生集團診療行為,提高醫生業務和管理水準。“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加強行業自律和服務,才會獲得同行和社會更好的口碑。同時,在短期內,分會應先扶持一批規范執業的醫生集團,并加以推廣,起到示范效應。
四、建立培訓體系,優化人才結構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分會要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醫生教育培訓和業務交流活動,并優先培養一批優秀的醫生集團核心骨干隊伍,為醫生集團未來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力量。
五、促進資源整合,搭建執業平臺和交流平臺
整合醫生集團的優質醫療技術,與非公立醫療機構進行合作,為醫生集團執業提供平臺支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并為各醫生集團之間提供有效的交流平臺,打破專業壁壘和行業壁壘,提升行業整體服務能力。
六、開展行業調查,發揮組織橋梁和紐帶作用
定期開展行業調研工作,了解醫生集團行業現狀和需求。把調研成果轉化到日常工作中,幫助解決涉及醫生集團的生存發展問題。同時,積極向有關政府部門反映醫生集團訴求,發揮醫生集團與黨和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保護和促進醫生集團新業態的落地深根。
七、推進信息化建設,提升影響力
建立分會官方網站、微信訂閱號等內容豐富的行業信息資訊平臺,及時將組織召開或參與的各項活動整理成圖文視頻資料,或在活動后形成新聞稿,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同時,建立相關的大眾媒體和行業媒體溝通群,讓我們的聲音傳播出去,讓更多分會成員和民眾了解分會的動態和消息,提高公眾影響力。
各位委員:今天,再次感謝大家放棄休息時間從全國各地趕來支持協會及分會工作。過去,我們是某家醫院或某個單位的管理者;今天,我們已經成為中國醫療最前沿的新生態職業——醫生集團的領路人和行業管理者!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辱使命、履職盡責。我們堅信,你們的辛勤勞動和對行業服務的貢獻,必將載入我國醫生集團發展,乃至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程的光輝史冊。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春潮澎湃起,風正好揚帆。醫生集團正意氣風發、向著快速繁榮的方向發展;社會辦醫猶如一艘航船、正揚帆破浪、向著光明的未來奮進。盡管有問題也有挑戰,有迷茫也有艱難,我們都要克服困難砥礪前行,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要善于撥云見日、順勢而為!相信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來社會辦醫之路將更加寬廣。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醫生集團和社會辦醫中來,為促進健康中國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祝每一個醫生集團不忘初心、砥礪向前,取得良好發展;祝各位來賓工作順利、事業進步、身體健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