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中國醫生職業正面臨10大困境!
醫改40年,醫療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就,醫療行業消費年增長率遠高于GDP增長速度,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也得到極大提升,行業的醫療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但是,人民群眾仍在喊“看病難",“難"在哪里?就是優質醫療服務提供不夠,主要問題就是高水平的醫生供給不足。現分析一下醫療行業的核心,醫生隊伍的現狀:
一,目前,中、大醫院醫生都在超負荷工作,負重前行。
二,優質的高水平醫生嚴重短缺,醫生隊伍醫療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三,醫生社會地位相對不高,醫生職業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尊重。
四,醫生在工作中,普遍存在恐懼情緒,時刻擔心著醫鬧、醫暴發生在自己身上。
五,未來的醫療人才儲備數量不夠,醫生數量供給不足。有部分醫學生學成畢業后沒有進入到醫生隊伍,一部分醫生中途改行,放棄醫生職業。
六,醫師培訓不夠規范,不夠嚴格,培訓體系需要更進一步的完善和規范。
七,醫生自身的個體能量還沒有完充分發揮,受體制、制度等方面的制約,還存在著醫療人才浪費現象。
八,醫生職業道德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部分醫生對職業認同感不到位,敬業、愛業精神不夠,對病人愛心不夠,精神境界達不到應有的高度。
九,醫生行業沒有吸引到最優秀的高考考生報考醫學院校,醫生隊伍缺少高智商的優質醫療人才。
十,現在的醫生職業評價體系不適應醫生行業特點,高職稱低水平、高學歷低能力現象普遍存在,現在的醫生評價體系急需改革。
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經驗科學,醫生入職門坎高。橫比國外醫療技術先進發達國家,縱比中國從古至今,醫生這個職業都是最優秀人才聚集的行業,也是被社會廣泛尊崇的職業。
醫改,必須認清這個行業屬性,各種政策、措施必須圍繞著這個屬性來制定。有了更多的最優秀人才進入醫生隊伍,人民群眾才能找到高水平的優秀醫生,看病難才能緩解。
在國外發達國家,醫生地位非常高。如果別人知道你是醫生,立馬肅然起敬:這個人收入高,聰明智慧,中上層社會人士。反之,我國目前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傷醫褥醫事件頻發,醫生社會地位遠沒達到它應有的社會地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醫療健康的需求、要求,已越來越高。醫生隊伍的建設,必須從現在就要高度重視。
首先,形成尊醫的社會氛圍,需要一個過程。只有醫生收入較豐厚,社會地位較高,醫生隊伍行業嚴格自律自愛自尊,才會逐步形成尊崇醫生的社會氛圍,更多的優秀人才才會聚集到這個行業中來。
另外,培養一個合格優秀的醫生,是需要較長時間的。一名能夠獨擋一面的優秀醫生,需要十幾、二十年時間。大學本科五年,碩士博士學習,住院醫師培訓,專科醫師培訓,這個過程需要十幾年才可以完成。
所以,對醫生這個行業隊伍,需要清醒的認識,現在不重視,十幾年后,經濟更進一步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及大提升,但與之相匹配的保障人民群眾醫療健康的醫生隊伍,能不能與之相適應?
對醫生隊伍現狀要有清醒的認識,必須從現在起,就要加強醫生隊伍的建設,讓未來的醫生隊伍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的需要。(原標題:陳勁松 對醫生隊伍的十大憂慮)
作者陳勁松,54歲,湖北英山人,主任醫師,中共黨員,大校軍銜,曾任某三甲軍隊醫院業務院長16年。現在海南某地籌建一家大型三甲醫院,任籌建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