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李克強:養老機構3層樓高限制 嚴重影響醫養服務供給
(一)“我到基層考察時了解到,養老機構等按規定不能超過3層。許多地方開展的醫養結合服務深受老年人歡迎,床位供不應求,但‘3層’樓高的限制卻讓這一項目很難擴建,嚴重影響服務供給。”李克強在8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
“現實中還有哪些條條框框在限制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呢?我們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癥結在哪兒,切實拿出辦法加以解決。”總理說,“要抓住‘放管服’改革這一牛鼻子,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發展這一產業。”
當天會議確定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措施。李克強強調,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這一戰略性產業,不僅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更“事關全體人民切身福祉”。
“中國已經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絕大多數群眾吃飽了,甚至吃好了,現在更希望活得健康。”總理說,“中國健康服務業市場潛力巨大,我們身在其中要有國際競爭意識,進一步增強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緊迫感,從戰略高度認識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多措并舉推動健康服務業規范有序加快發展。”
(二)“我聽說現在北京月嫂一個月工資最高能拿幾萬塊。如果情況屬實,說明這方面需求很旺盛。”李克強說,“我們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發展健康服務業,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作為健康服務業的重要指標,我國衛生總費用2016年為4.63萬億元,占GDP的6.2%。這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李克強會上直接提出,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抓緊出臺社會辦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設置的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辦法,破除制約發展的各種障礙。由衛生計生委牽頭,盡快建立綜合監管制度,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新型健康服務機構、跨界融合服務等探索實行包容、審慎、有效監管,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會議指出,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這一戰略性產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事關全體人民切身福祉。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老齡人口規模持續擴大,這方面需求巨大且十分迫切。2013年以來,各地各相關部門積極貫徹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部署,推進相關政策落實,有效推動了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醫療機構床位數、執業醫師數大幅增長,社會資本已成為主要參與者,社會辦醫療機構占比達45%,群眾需求較旺的中醫保健、康復護理、醫養結合等服務機構蓬勃發展。
會議要求,要增強發展健康服務業的緊迫感,
一是研究制定健康產業發展行動綱要,科學界定內涵,建立長效支持機制,推進醫療健康與養老、旅游、體育、互聯網等有效融合,形成功能齊全、結構合理的產業支撐體系。
二是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發展改革委要抓緊出臺社會辦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設置的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辦法,破除制約發展的各種障礙。加快推動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實行備案制。衛計委: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審批,實行備案制;但普通患者不能去就醫
三是衛生計生委要牽頭盡快建立綜合監管制度,運用“雙隨機、一公開”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新型健康服務機構、跨界融合服務等探索實行包容、審慎、有效監管,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四是加大醫療、護理、康復等短缺人才培養力度,支持發展重大創新藥物、短缺藥物、康復輔助器具等健康產品,滿足市場和群眾需求。
五是注重利用社會力量補齊健康服務短板。調整和新增健康服務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健康體檢、專科醫療等服務。放寬外資投資舉辦診所的股比限制。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大力扶持專業服務機構并鼓勵其他組織和社會志愿者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
六是財稅部門要抓緊研究調整社會辦醫療、養老企業所得稅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立適應醫師多點執業的人員聘用退出、教育培訓、評價激勵、職務晉升等機制。鼓勵發展保障型商業健康保險。多措并舉推動健康服務業規范有序加快發展。
“今天就正式確定下來,發改委牽頭拿出綜合審批辦法、衛計委牽頭研究如何綜合監管,財稅部門要加大支持健康服務業的力度。”總理現場直接明確各牽頭部門,“各有關部門都要抓緊研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多措并舉推動健康服務業規范有序加快發展。”李克強總理語氣堅決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