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社會辦醫參與應急救援亟待暢通渠道
《經濟參考報》6月3日刊發題為《社會辦醫參與應急救援亟待暢通渠道》的報道。
“社會辦醫療機構(以下簡稱社會辦醫)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一些民營醫療機構和人員在參與抗疫時也遇到了請戰不順、溝通不暢、協調不通、保障不足等障礙和“卡點”。”
有關人士和專家呼吁,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將社會辦醫作為應急體系的重要補充力量,理順體制機制,暢通民營醫院參與突發衛生救援渠道,進一步提升國家應急反應能力和衛生救援水平。
民營醫院成衛生救援重要力量
記者采訪時,不少社會辦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表示,他們很愿意參與應急衛生救援行動,并在這次抗疫中主動請戰、積極融入當地和國家抗疫部署,但在此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
首先,組織指揮系統滯后,社會辦醫納入救援體系不及時。一位民營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醫院派出二百余名醫護人員“自帶干糧”馳援武漢時,身份十分模糊和尷尬?!爱敃r有人對我們持懷疑態度,甚至覺得我們在添亂。直到我們奮戰一段時間,用實力贏得信任和肯定,才得以納入省上援湖北醫療隊的大名單中?!?/span>
“在這次援鄂抗疫中,我們的人員遇到了各種困難,如交通工具、防護物資、通行證等不能及時解決?!焙碌旅髡f,“衛生應急救援不應把社會辦醫排除在外,但我們請戰不順、溝通不暢、協調不通,表明相關部門對社會辦醫力量的管理指揮明顯滯后?!?/span>
其次,各方偏見難以消除,社會辦醫優質資源調動不充分。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院長宋虎杰表示,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但社會辦醫力量也不能完全忽視,目前社會和政府部門對社會辦醫的不信任感仍然存在,輿論對社會辦醫參與抗疫的誤解和偏見也讓人心寒。馬慶久認為,社會辦醫總體水平參差不齊,但仍有不少優質資源,如匯集了不少公立醫院和部隊醫院流出的優秀人才,發生公共突發事件時,應該讓他們參與到應急救援中來。
再次,行業協會作用有限,社會辦醫溝通渠道不通暢。一位民營醫院院長表示,管理部門對社會辦醫“原則上無歧視,執行上有差別”。而行業協會在這次疫情中也暴露出權威性不足、與政府部門協調溝通能力有限等短板。郝德明說,疫情發生不久協會就向有關部門致函要求馳援武漢,幾天后才收到不置可否的答復,而在醫療隊遇到困難時,協會的協調溝通和公函,在各級政府部門之間并不受認可。
有關人士和專家呼吁,社會辦醫既然是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是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力量補充,政府和社會要激發他們參與突發事件救援的積極性,提升國家應急救援水平。
宋虎杰建議,應做好應急管理的頂層設計。要把社會辦醫納入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從法律、制度層面上,進一步明確社會辦醫參與應急救援的責任和義務。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骨科醫院院長、西安交大二附院原院長賀西京表示,要進一步明確應急醫療資源調動的依據,當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征調醫療資源時,不應按醫院性質來區分,而應按醫院的等級級別和綜合能力來確定,讓實力較強的民營醫院承擔相應的應急救援任務。
西安大興醫院院長賀建軍認為,民營醫院參與應急救援的積極性還應該進一步激發。一方面,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社會辦醫的政策,應確保這些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建立社會辦醫參與國家應急救援的合理補償機制,如將審核合格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覆蓋范圍,激發社會辦醫積極性。
郝德明表示,要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在應急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在突發公共事件救援中,提升協會與行政管理部門協調的話語權。
他們還建議,加強社會辦醫醫務人員的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培訓,并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應急人才摸清底數,建立一支民間的“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應急隊伍。(記者 儲國強 藺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