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一、衛生資源
(一)醫療衛生機構總數。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比上年增加10112個。其中:醫院3435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5439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5924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見表1)。
醫院中,公立醫院11930個,民營醫院22424個。醫院按等級分:三級醫院2749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516個),二級醫院9687個,一級醫院11264個,未定級醫院10654個。醫院按床位數分:100張以下床位醫院20733個,100-199張床位醫院5099個,200-499張床位醫院4578個,500-799張床位醫院1937個,800張及以上床位醫院2007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013個,鄉鎮衛生院36112個,診所和醫務室240993個,村衛生室616094個。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03個,其中:省級32個、市(地)級410個、縣(區、縣級市)級2755個。衛生監督機構2835個,其中:省級27個、市(地)級367個、縣(區、縣級市)級2440個。婦幼保健機構3071個,其中:省級26個、市(地)級386個、縣(區、縣級市)級2559個。
(三)衛生人員總數。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比上年增加62.8萬人(增長5.1%)。
2019年末衛生人員總數中,衛生技術人員1015.4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84.2萬人,其他技術人員50.4萬人,管理人員54.4萬人,工勤技能人員88.4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86.7萬人,注冊護士444.5萬人。與上年比較,衛生技術人員增加62.5萬人(增長6.6%)(見表2)。
2019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778.2萬人(占6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6.1萬人(占32.2%),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9.6萬人(占6.9%)(見表3)。
2019年末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結構:本科及以上占39.2%,大專占39.1%,中專占20.6%,高中及以下占1.1%;技術職務(聘)結構:高級(主任及副主任級)占8.3%、中級(主治及主管)占20.1%、初級(師、士級)占62.6%、待聘占9.0%。
2019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3.18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2.61人,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6.41人。
注:衛生人員和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公務員中取得“衛生監督員證書”的人數。下表同。
2019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達20.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1億人次。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占門診總量的23.3%,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2019年底,全國3.02萬個鄉鎮共設3.6萬個鄉鎮衛生院,床位137.0萬張,衛生人員144.5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3.2萬人)。與上年比較,鄉鎮衛生院減少349個(鄉鎮撤并后衛生院合并),床位增加3.6萬張,人員增加5.4萬人。2019年,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達1.48張,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人員達1.56人(見表8)。
注:2019年底農村人口數系推算數。
注:村衛生室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數包括鄉鎮衛生院設點的數字。
2019年,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為11.7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5億人次;入院人數3909萬人,比上年減少75萬人。2019年,醫師日均擔負診療9.4人次和住院1.5床日。病床使用率57.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5日。與上年相比,鄉鎮衛生院醫師工作負荷比較穩定,病床使用率下降2.1個百分點,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延長0.1日。
2019年村衛生室診療量達16.0億人次,比上年減少0.7億人次,平均每個村衛生室年診療量2597人次。
(二)社區衛生。2019年底,全國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013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56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5452個。與上年相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加20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減少19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48.8萬人,平均每個中心51人;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12.3萬人,平均每站5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人員數比上年增加2.7萬人,增長4.7%。
(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19年,根據國辦《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主要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等12類項目以及從原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項目中劃入的地方病防治等19類項目(不限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2018年的55元提高至2019年的69元。
四、中醫藥服務
2019年末,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同類機構的98.3%,社區衛生服務站占85.9%,鄉鎮衛生院占97.1%,村衛生室占71.3%(見表12)。
注:本表不含分支機構。
2019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3858.9萬人,比上年增加274.2萬人(增長7.6%)。其中:中醫類醫院3274.0萬人(占84.8%),中醫類門診部0.6萬人,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臨床科室584.3萬人(占15.1%)(見表14)。
(一)醫院病人醫藥費用。2019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290.8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6.1%,按可比價格上漲3.1%;人均住院費用9848.4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6.0%,按可比價格上漲3.0%。日均住院費用1079.1元(見表15)。
2019年,醫院次均門診藥費(118.1元)占40.6%,比上年(40.9%)下降0.3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2710.5元)占27.5%,比上年(28.2%)下降0.7個百分點。
2019年各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次均門診費用上漲4.8%(當年價格,下同),人均住院費用上漲2.7%,低于公立醫院病人費用漲幅(見表15)。
表15??醫院病人門診和住院費用
注:①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②次均門診費用指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用,人均住院費用指出院病人人均醫藥費用,日均住院費用指出院病人日均醫藥費用。下表同。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9。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人醫藥費用。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費用142.6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7.8%,按可比價格上漲4.7%;人均住院費用3323.9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1%,按可比價格上漲1.1%(見表16)
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藥費(102.2元)占71.7%,比上年(68.4%)上升3.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藥費(1177.3元)占35.4%,比上年(36.6%)下降1.2個百分點。
注: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9。
2019年,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藥費(46.2元)占59.8%,比上年(55.0%)上升4.8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藥費(757.5元)占38.5%,比上年(39.8%)下降1.3個百分點。
(一)傳染病報告發病和死亡。2019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307.2萬例,報告死亡24981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和猩紅熱,占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1.1%。報告死亡數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熱,占甲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9.6%(見表17)。
2019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220.0/10萬,死亡率為1.8/10萬。
2019年,全國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513.6/10萬,死亡率為0.02/10萬。
(二)血吸蟲病防治。2019年底,全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450個;達到消除、傳播阻斷、傳播控制的縣(市、區)分別為301個、128個、21個;年底晚期血吸蟲病病人數30170人,比上年增加956人。
(三)地方病防治。2019年底,全國克山病病區縣數330個,已消除、控制縣分別為330個、330個,現癥病人0.48萬人;大骨節病病區縣數379個,已消除、控制縣分別為364個、379個,現癥病人17.7萬人;碘缺乏危害縣數2811個,消除縣2775個。地方性氟中毒(飲水型)病區縣數1055個,控制縣數780個,病區村數76024個,氟斑牙病人1240.7萬人,氟骨癥病人11.6萬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區縣數171個,控制縣數169個,氟斑牙病人1346.7萬人,氟骨癥病人21.7萬人。
(四)職業病防治。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職業健康檢查機構3403個、職業病診斷機構550個。2019年全國共報告各類職業病新病例19428例,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5947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15898例),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623例,職業性化學中毒778例,職業性傳染病578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264例,職業性腫瘤87例,職業性皮膚病72例,職業性眼病53例,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5例,其他職業病11例。截至2019年,連續17年組織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
(三)孕產婦死亡率。據婦幼衛生監測,2019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7.8/10萬,其中:城市16.5/10萬,農村18.6?/10萬。與上年相比,全國孕產婦死亡率有所下降(見表20)。
(五)推進老年健康服務和醫養結合。截至2019年底,全國設有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醫療衛生機構3459個,其中,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2175個;設有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354個。在91個市(區)開展國家安寧療護試點。截至2019年底,全國報告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4795家,其中養老服務機構舉辦醫療衛生機構的3172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1623家;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簽約合作的有5.64萬對。《“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順利實施。
八、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
(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根據各省(區、市)及新疆建設兵團報告(下同),截至2019年底,全國設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2837個,2019年對25大類11.1萬份樣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在72980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2019年全國報告6390起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發病38797人,死亡134人。
(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公共場所衛生被監督單位134.9?萬個,從業人員714.4萬人。對公共場所進行監督檢查177.7萬戶次,依法查處案件10.5萬件。
(三)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生活飲用水衛生(供水)被監督單位8.4萬個,直接從事供、管水人員60.0萬人。對生活飲用水衛生(供水)監督檢查12.5萬戶次。全國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被監督單位5494個,從業人員11.7萬人。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進行監督檢查5950戶次。依法查處生活飲用水和涉及飲用水安全產品案件5428件。
(四)消毒產品和餐具飲具集中消毒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消毒產品被監督單位6259個,從業人員10.1萬人。消毒產品監督檢查2.6萬戶次,抽檢5718件,合格率為98.0%。依法查處案件2518件。2019年,全國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4244個,從業人員4.5萬人。監督檢查9671戶次,依法查處案件1559件。
(五)學校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被監督學校19.6萬所,監督檢查24.4萬戶次,查處案件6107件。
(六)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監督。截至2019年底,重點行業領域塵毒危害專項執法行動共監督檢查用人單位79791戶次,依法查處案件5450件。
(七)醫療衛生、血液安全和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2019年,依法對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作出衛生行政處罰4.9萬件。行政處罰無證行醫2.3萬件。依法對采供血機構作出行政處罰90件。對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監督檢查98.6萬戶次,依法查處傳染病防治案件5.8萬件,其中依法作出衛生行政處罰案件5.8萬件。
九、人口家庭發展
注:扶助人數合計中未含少生快富,少生快富扶助對象以萬戶計。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