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民營醫院自生自滅?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
近幾天,福建漳州莆系醫療詹總在微博中有了這樣的些許感慨,一邊讀到醫療媒體有人預判“民營醫院最危險 的時刻已到來今年或迎倒閉潮”,抑或是這樣或那樣不看好或唱衰民營醫院的文章和觀點,一邊猜想著自己醫院是否也會出現末日。或許是詹總理解不力的緣故,對不少評論者的文章整體閱讀感的確費力。做民營醫院都得死的言論,背后的邏輯實在不敢茍同。
從詹總微博里似乎可以揣摩出2016年將滿腔熱情地投入醫院運營管理改進中,顯然,對詹總這種所想所做職業精神充滿敬意。然而,詹總只有熱情而缺乏思路,注定也會讓夢想之田變為傷心地。即便民營醫院最危險的時刻已到 來,此時的改進想法是一個投資人管理者對已知醫院現實的反射,是價值存在的佐證。
事實上,詹總是這樣理解的:對于民營醫院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能夠對民營醫療行業展開特殊性的探討,與其對醫療市場規律深刻而有系統的理解,以及獨立持有鮮明的專業觀點分不開。雖然這個話題已經不用討論,但基于 存在即合理這一事實,對于民營醫院存在的一些亂象,不斷有評論者抨擊民營醫院,引來板磚無數也就不足為怪了。問題是相當多的博文出現在讀者面前,從這個角 度來說,這些遲到的博文是否來得可算“恰到好處”?為什么這么說呢?很多博文是關于民營醫療的一種回顧、剖析和反思,只能是蜻蜓點水,也許能有一些普遍的、粗糙的共鳴,但和民營醫療這個行業的那種實操精神的契合總會差那么一些。 難免讓人總覺得是一些未經準備泛泛而談的問題,和一些套路式的回答,并不能 滿足讀者的好奇,也無法解答一些真正誠懇提出疑問的讀者。譬如說,醫院運營的改進關鍵必須站在消費者角度,醫院運營必須得具備“簡單、透明、品質、高性價比、體驗好”的特征;從醫療行業來看,民營醫院升級的節點也應該思考如何做運營效率提升,怎么來降低醫療服務產品成本,改善消費者體驗,否則都是扯淡!
了解真相,具有同理心
有評論人提出了民營醫院自生自滅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最直接的標準,便是極端的思想往往缺乏合理性,大多屬于求全責備。推敲其邏輯,抑或怎么解答清楚 這些癥結所在,抑或又怎么來解決民營醫院這些現實問題,糾結于此,純屬庸人自擾。評論人著文談論的民營醫院亂象問題,其實,都未涉及到今后如何提高民營醫 院有序高效的可能性。這恐怕連評論人自己心里都是那么地清楚,當下所說的這一切與10余年前又有何區別?這些話題會不會同樣帶來結果的死循環?
換句話說,批評不少民營醫院將因戰略失當、經營粗放、現金流斷裂、競爭力缺失而消亡,也許這就是評論人近乎絕望的哀呼。在評論這些問題的同時,能否激發出了 新的問題,或許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因發現一個新的角度和視野而發現更多問題的解決方法。譬如,醫院想在目前醫療環境現實中拐大彎緩行?想變革就必須 有耐心去忍受階段性的衰退,還要有付出醫院所能承受的成本,重新培育業務團隊的準備。但這又不得不陷入一個邏輯悖論:民營醫院生存土壤只能由環境提供與改 造,其最實質性的運營管理問題解決,卻試圖與整個市場無關。
通常傲慢的指責不能帶來任何有用東西,反而限制了評論人的思維方式。實際上,這 是一種反智主義。指責它很容易,理解它很困難。只有真正了解真相,才能具有同理心,才可能理解民營醫院的行徑。那么多民營醫院是不是因為存在即合理? 就 免不了對民營醫院的存在有著不同的看法,這本是正常現象。有些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非黑即白。但是,那種認為“絕對正確”的東西,依然主導著評論人的思維。
我 一直認為在爭論命題之前,應該把命題本身先弄清楚,這樣才能很好地避免在爭論過程中由于概念模糊導致的自說自話。而且,很多時候,把命題本身弄清楚了,爭 論也因為變得更加清晰,自然而然地就解決了。如果對于現實醫療市場不能想象的東西,總是保持敵意。有精力批評,不如花更多時間去理解。在醫療行業里,在視 野中存在“多個世界”,并保持敬畏,與“他者”接觸并相處,就會發現民營醫院的現狀并沒那么糟。
目前全國共有173所民營醫院分別被評為: 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9所);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28所);全國誠信民營醫院(173所)。一批民營醫院分別通過了國家醫院評審,獲得了國家三 級、二級醫院級別;被國家或省級重點醫學院校吸納為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其中還有一些醫院被授予了博士、碩士生流動站。2010年至2013年,有30多 所民營醫院通過答辯評審,獲得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同時,年會也指出,品牌、人才、資金是民營醫院發展繞不開的三大問題。這個瓶頸迫切需要民營醫院高 度關注并突破。
實際上,現實的醫療市場就是這樣地有意思,對民營醫療的評論越多,好像民營醫院的問題也越多。不妨先看看,一個眾所周知的案 例,就是行人亂穿越馬路。媒體普遍指責民眾不遵守交通規則,“素質論”或者是最容易、最不需負責的論斷,盡管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但指責又有何用?其 實,交通亂象的形成與城市管理有很大關系:有時是交通燈時間設置不合理,有的路段紅燈時間過長;有時是人行天橋設置不合理,好幾百米才有一個;有時是街道 遭封堵,導致行人走出馬路。久而久之,除了一些大城市,導致規則無法建立。總之,將所有臟水潑向行人是不合適的,該反省的地方還有很多。
民營醫院心酸沉浮,冷暖自知
醫 院的醫療服務、營銷方式的品牌趨同,路子越走越像,沒有太多的差異化,也就沒有了區分的必要。在市場營銷方面,醫院得評估每分錢是否花得值得,投入的資金 能否顯著提高消費者轉化率。那么,最終主要原因還是當下民營醫療服務升級乏力、產品同質化、創新不足、對新趨勢的跟進嚴重滯后,讓消費者才有了更好的選 擇。倘若換個角度解讀一下民營醫院,更新一下一成不變的固定思維,就不必大驚小怪,因為醫療行業的變化是誰也擋不住的。如近一兩年內,民營醫院面臨運營業 績不振的尷尬境況,大多民營醫院是將市場開發列為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在缺失尊重市場規律境況中,浮躁而著急地繼續推出幾年前運作的醫療服務方式,表面上看 起來是取得了短期市場份額提升和醫療質量品牌疊加的效應。而長期會被資本吹大的醫療行業泡沫淹沒,接踵而來的資本動力究竟是看好市場需求,還是附勢市場風 向?這正是民營醫院被一些評論人看衰的一種緣由。
其實,醫院運營業績的困境和謀求業績量的尷尬,加之內部管理混亂,醫療服務團隊渙散缺少激情才是醫院利潤減少的關鍵所在。民營醫院面對運營業績下滑的無奈,不該再沉迷于網絡營銷路徑的依賴了,而應該開始正視“面臨寒冬”這個考驗民營醫院市場生存能力的事實。
還有評論說,民營醫院轉型改進必須穩定,還在試圖等待能為醫院業績提升的可復制蹊徑?能在目前運作方式還比較合適醫院的運營機制?可以明確地說,至今尚無明 確的參照。不是說轉型不行,但基于資本市場的壓力太大,沒有那么多可消耗的時間。創新的勝算是靠時間的,要看環境的。譬如說,一家建立了兩三年的民營醫院 連基礎都沒有夯實,變什么?要么破釜沉舟,把股份收回來,要么退回原來的狀態,把醫院全部賣掉,或是以并購方式的戰略來擴大規模。
鑒于民營 醫療這個特殊產品的市場生存土壤之殤,豈又是資本市場或專業人士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的,或乃至整個社會對于民營醫院的偏見理解……而對這些現實問題,我是 這樣理解的:運營戰略的落地都是靠通過創新學習來變革的,哪個模式更好,很難說。變革還是穩定?轉型還是發展?這基本上是投資者的智力抉擇,也是外部環境 和資源約束的結果。僅靠評論是分不出對錯來,也是解決不了什么問題的,只能在有限的空間理解整體的概念。即便是有民營醫院考慮著發展與轉型,基本上還是在 “改”,而破和立是兼并和重組。賣掉還是留下?破和立都有道理,一般情況下,如果市場空間有限,國家政策不支持,那么甩掉可以;而如果其他家醫院都在賣, 自己醫院在運營目標不變的前提下,還能生存得比較好,還能在有限的醫療市場占一席之地,那么不賣也有道理。
民營醫院現狀整體大而不強
眾 所周知,民營醫院是市場實體,以盈利為目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也就是說,有一個度。如果天天承擔社會責任,可能信 譽很好了,醫院卻可能不賺錢了,或者因為承擔得過多而傷害到醫院運營的財務制度、收益,傷害到股東的權益。
民營醫院只承認規模 數量產生質量,業績來自市場的邏輯。以上種種問題的根治,無不需要強大的資本動力。醫院運營管理概念是講目標,經營概念只講業績。即使在目標確定、組織穩 定、行為清晰的情況下,醫院管理當中仍然存在許多悖論。如此邏輯,貌似成立,實則陷入了單向度的誤區。
如果拿這一條標準來考量一家民營醫院 是不是規范,終將一葉障目,顯出了自身的狹隘與專斷。其實這樣的批判,于民營醫院并無損失,只可能照見評論者內心的種種不堪。鑒于醫療行業總是不斷的制造 各種光彩奪目的新術語,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應對?有些會選擇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調整,而有些則不知所措。還有些本來已經有非常清 晰的戰略方向,但是在一些新概念的干擾下,總是在不斷的漂移。民營醫院就是屬于最后這種情況。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狀態。
民營醫院升級轉型艱難、復雜,但并非末日。
鑒 于如今 經濟下行,資本寒冬,經營維艱,醫療服務長尾市場運作機會和空間不大,之所以會營銷一些醫療偽需求引導和反反復復地一些不靠譜的折騰, 因為民營 醫院在醫療行業生態中的地位和核心競爭力與運營業績量和市場份額并不匹配,整體大而不強的局面改變起來尚需時日。大多數民營醫院依然受到網絡競價排名推廣 路徑依賴的慣性,無法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只能隨風起舞。
之所以不少評論者樂此不疲地討論民營醫院規范有序發展的目的,當然是希望多出好醫 院。怎么樣才叫做一家好醫院?我以為,一家好的民營醫院能給消費者的始終是1%的實用價值和99%的希望,就是好的民營醫院。其最高境界就在于不僅能把明 確的醫療服務規則搞清楚,而且也能把一些潛規則搞清楚。盡管當前醫療行業的形勢很兇險,升級轉型是艱難的、復雜的,但并非末日。
民營醫院目 前需要對擺在面前的實質性問題是做誠信品牌落地的笨鳥?抑或還在等風口?民營醫療行業的引領者,給當下的民營醫院多一些如何運用新思維、新規劃,找到一個 突破點的指導,怎么跟上大勢來改變民營醫院運營業績低迷現狀?如何建立全新的醫院理念、經營戰略、強大的執行系統等等實戰操作,就上面這些關鍵節點問題來 說,相信民營醫院是歡迎的,也會覺得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