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中國社會辦醫院疫情期間運營調查報告
“疫情期間,廣大社會辦醫機構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影響?經營恢復狀況如何?近日,《看醫界》醫管研究中心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發布《2020中國社會辦醫院疫情期間運營狀況調查報告》。
報告出品方:《看醫界》醫管研究中心 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
引言:“新冠”疫情從暴發到被有效控制的幾個月來,廣大社會辦醫機構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影響?經營恢復狀況如何?又有哪些政策期待?《看醫界》醫管研究中心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推出“2020中國社會辦醫疫情期間運營狀況調查”,了解當前社會辦醫療機構疫情受控后的業務恢復情況,和1-5月份的經營狀況。共有來自全國23個省市122家社會辦醫院、診所、門診部參與調研。其中,共計76家社會辦醫院參與調研,含綜合醫院47家,專科醫院29家;調研顯示:5月份社會辦醫院門診量恢復到去年同期80%以上的醫院占比超三成;近三成社會辦醫院門診量及營收均較為慘淡。
1、超三成社會辦醫院的門診量被腰斬
在門診量恢復情況方面,根據對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76家(綜合醫院47家,專科醫院29家)社會辦醫院調研顯示:5月份,76家樣本社會辦醫院門診量恢復情況方面,完全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及以上的醫院占比為6.6%;門診量恢復到去年同期80%以上的醫院占比36.9%;門診量恢復情況低于去年同期80%的醫院占比63.1%;門診量恢復情況到達去年同期50%以上的醫院占比為68.5%;門診量低于去年同期50%的醫院占比31.6%;門診量低于去年同期30%的醫院占比為11.8%。
(圖一:社會辦醫院5月份門診量恢復情況)
可見,受疫情影響,截至5月份,調研樣本中,超九成社會辦醫院門診量未能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還有超三成的社會辦醫院門診量未能恢復到去年同期門診量的一半,不過也有超三成的社會辦醫院門診量疫情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0%以上水平。
2、超三成醫院的手術量不及去年同期一半
在手術量方面,調研的76家社會辦醫院中,有64家醫院擁有手術資質,手術量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醫院占比9.4%;手術量恢復到80-100%的占比26.6%;手術量恢復在50-80%區間的,占比31.3%;另有32.8%的醫院手術量恢復情況不及去年同期一半水平。
(圖二:社會辦醫院5月份手術量恢復情況) 3、近三成社會辦醫院營收慘淡 在營收方面,據調研,76家樣本社會辦醫院中,1-5月份營收和去年同期相比,30.3%的社會辦醫院營收達到了去年的80%以上;有27.6%的醫院營收低于去年1-5月份營收的50%,這一數據也基本上和上述門診量情況一致。
(圖三:社會辦醫院1-5月份營收情況)
4、近一半社會辦醫院現金流緊張
調研顯示,截至5月份,76家樣本社會辦醫院中,有35家醫院現金流緊張,占比為46.1%;現金流充沛的醫院僅有8家,占比為10.5%;還有43.4%的醫院現金流一般;可見在疫情沖擊下,一批社會辦醫院正面臨嚴峻的現金流考驗。
(圖四:社會辦醫院5月份現金流情況)
5、疫情沖擊下,病源減少成醫院運營最大困境
調研顯示,因疫情因素,關于當前社會辦醫院運營的主要困難(可多選),樣本醫院中80.3%的醫院選擇了病源減少,32%的醫院選擇了防疫成本提升,43.4%的醫院選擇了資金問題。
(圖五:社會辦醫院運營困境情況)
此外,還有醫院管理者擔心疫情沖擊下,社會辦醫院社會公信力或持續減低;也有醫院面臨著需要設立常態化發熱門診、醫務人員緊張等困境;以及一些地方衛生主管部門要求社會辦醫院限制病人數量等問題。
6、社會辦醫院的市場預期:悲觀者占少數
雖然國內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加速復工復產,但隨著國際疫情的持續惡化,美國等地醫院遭遇巨額損失、大規模裁員等負面消息不斷,以及專家關于疫情常態化、第二波或將到來的警告,均令國內不少醫療界人士頗為緊張。那么國內社會辦醫院對于未來一年的醫療市場信心究竟如何呢?
根據調研,有23.7%的社會辦醫院選擇了悲觀,51%的社會辦醫院選擇了中性,對于未來一年內醫療市場信心較為樂觀者,占到了四分之一。
(圖六:社會辦醫院的市場預期情況)
可見,雖然新冠疫情或將常態化,超過70%的社會辦醫院對于未來一年的醫療服務市場并不悲觀。
7、社會辦醫院最期待的支持:醫保
關于政策支持方面,社會辦醫院最期待什么樣的支持呢?
(圖七:社會辦醫院政策期待情況)
據調研,75%的醫院選擇了期待醫保的支持;對于釋放醫生流動性的政策期待也達到了53.9%,可見社會辦醫在人才方面的巨大需求和缺口。此外,還有30.3%的醫院期待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