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會員風采丨“長坡厚雪”迎天時,從微醫看互聯網醫療“慢”與“快”
嚴肅醫療的互聯網化,需要長期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運營能力積累
深扎根 穩“出頭”,
奠定互聯網醫聯體基礎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就指出,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
同年,烏鎮互聯網醫院揭牌成立,開啟了在線處方、在線復診、遠程會診等融合創新的先河,打破傳統醫院圍墻,使醫療全流程中的服務數據互聯互通,形成線上線下醫療服務閉環,也為互聯網醫聯體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以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跨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形式發展醫聯體,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與政策同頻。2017年,微醫與河南省平頂山市政府達成協議,以郟縣作為試點,依托互聯網醫院平臺和資源,構建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智能分級診療體系,通過微醫自主研發的“流動醫院”,以“車、包、站”(包括云巡診車、云巡診包、醫衛工作站)的新組合形式,賦能基層醫療機構。
而在彼時,當行業多數錨定醫藥電商模式快速變現時,微醫卻選擇“扎向泥土”深度挖掘,此舉為當時業界所不解。但事實上,正是將互聯網醫療服務下沉到基層的探索,推動了互聯網醫療向互聯網醫聯體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郟縣完成家醫簽約47.6萬人,簽約率達73.2%,重點人群簽約率同比增長6.37%,履約率同比增長7.52%。“郟縣模式”在2018年獲得國務院深改組專報推廣;今年8月,郟縣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全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
深耕細作顯成效,
兩年規模比肩三級醫院
正因如此,雖然微醫互聯網醫聯體帶來了醫療服務可及性、有效性、經濟性以及透明性的提升,卻在初期飽受爭議。事實是,醫療從來不是一個可以一蹴而就的行業,即使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也需要慢工細活的耐心和定力。
相比傳統醫院的投入產出,微醫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就證明了其商業價值。此前有報道稱,微醫在泰安、濟南、天津等地運營的互聯網醫院營收已接近三級醫院規模。在泰安落地的慢病互聯網醫院,年問診量已接近90萬人次,這還不包括其他非慢病患者的日常在線問診業務。
目前微醫在全國共有30余家互聯網醫院,其中18家實現了與醫保系統的打通。以此計算,未來微醫互聯網醫院平臺上,至少將形成規模相當于30家三級醫院的互聯網醫院矩陣。
數字化健康管護組織,
開辟互聯網醫療新航道
微醫的實踐證明,為大醫院分擔壓力、為基層醫院提升能力、為支付方提效率,這“三為”是互聯網醫聯體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成為了醫療走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前提條件。前期深耕互聯網醫聯體所帶來的“乘數效應”的顯現,也為下一步落子提供了因循。
日前,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再次提出“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三明醫改正通過建立“健康管護組織”,致力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
2020年,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主導下,由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牽頭、協同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建緊密型互聯網醫聯體。在此基礎上,該模式探索醫保“整體打包付費”“按病種按人頭打包付費”等支付方式,根據醫療健康管理質量考核結果,落實“結余留用、超支不補”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醫保支付方以確定成本為健康結果買單,構建起全新的健康責任機制。
互聯網醫聯體帶來的變革,已不僅僅停留在打通資源,還推動整個醫療服務體系以更一致的目標為前提,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起相應的動力機制,促使行業由原本為醫、藥買單的“價差模式”,走向為健康結果買單的“效差模式”,真正構建起“健康責任制”。
天津的實踐在深度打通了“醫、藥、保”的基礎上,容納進足夠數量、足夠多元的產業鏈主體,形成“支付+履約”雙輪驅動的閉環生態,數字化健康管護組織(HMO)初步成型。
在支付側,互聯網醫聯體通過推進醫保支付改革,開展醫保總額管理、按病種/人頭付費。在此基礎上,通過推動醫保向商保開放賦能,提升事前精算能力、事中風控能力、事后理賠結算能力,開發長護險、惠民保等醫保商保一體化產品。其所提供的醫療健康維護服務幫助醫保控費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商保的“對賭”屬性,全面為“支付”提效。
在履約側,互聯網醫聯體實現了上下級醫療機構的協同和聯動,為用戶提供高效、有序的醫療健保服務;依托數字化的藥械交易平臺,搭建區域藥事服務中心、智慧(中)藥房,提升供應鏈的效率,提供安全高效的藥事服務;并基于數據逐漸形成自身的數字醫療能力。
可以看到,互聯網醫聯體以數字化等手段,連接、賦能醫療價值鏈上的多方,全面為供給側“履約”提效,最終為用戶提供數字療法和全面精準的健保服務。
一條基于互聯網醫聯體打造數字化健康管護組織的創新路徑已躍然眼前。回望來時路,從創辦互聯網醫院廣泛連接醫療資源,到探索互聯網醫聯體與實體醫療機構協同共生,再到構建緊密型互聯網醫聯體推動醫保支付方改革??微醫對實現嚴肅醫療提質增效初心不改。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互聯網醫療方興未艾,多業態的探索也將繼續大浪淘沙。隨著行業步入規范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錨定“長坡厚雪”賽道的企業必將獲得時間的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