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會員風采丨探訪燕達中心實驗室核酸檢測團隊:他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醫用帽子、N95口罩、手套,防護服、隔離衣......伴隨著異常繁復的三級穿戴防護程序、醒目的生物安全警示標志、機器的運轉聲和24小時不滅的燈光,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燕達醫院中心實驗室內,嚴肅而緊張的氣息撲面而來。
燕達醫院中心實驗室于2018年10月通過驗收正式運行,占地6000平米,是河北省醫院內規模最大的實驗室,常規開展臨床檢測項目42大項。為配合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排查工作,經過前期精心籌備,2月13日,經廊坊市衛健委審核批準,燕達醫院正式成為北三縣首家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單位,委派中心實驗室王立生主任全面主抓核酸檢測工作。
除負責本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住院患者及陪護、預約到院進行核酸檢測人員的標本檢測外,實驗室核酸檢測團隊還承接三河、大廠兩地的核酸樣本檢測工作。近日,燕達醫院核酸檢測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北京市通州區衛生主管部門及疾控部門的認可,在北京再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后,通州區疾控中心也將部分核酸樣本交由燕達醫院檢測。
測樣本,檢測量不斷創出新高
“我們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從設備維護、人員培訓、物資儲備、風險評估、模擬演練、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準操作程序等方面入手,每一道程序都嚴格按照質控標準開展。”中心實驗室負責人孫慧燕博士說道。
實操培訓
據孫慧燕博士介紹:中心實驗室核酸檢測區域分為試劑準備區、樣本處理區、核酸擴增分析區三個區域,均按照國家統一標準配備核酸提取儀、生物安全柜、實時定量PCR儀等先進設備,每個房間都有緩沖間,并設有獨立循環直排式等系統,既確保送檢的每例核酸檢測符合規范,也盡量減少檢測人員被感染的機率和對環境的污染,嚴格遵守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條例。
核酸檢測區門口
為提高檢測效率,核酸檢測團隊8名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骨干人員組成檢測小組,兩班次輪番作戰。“最初我們設定的日承載檢測量是800人次,但隨著北京新發地疫情的爆發,為更好地落實‘應檢盡檢、愿檢盡檢’的疫情防控原則,我們逐步提升檢測能力,擴大檢測范圍,縮短檢測周期,也在逐步挑戰團隊的檢測極限,最高一天檢測了近3000人次,但大家沒有懈怠過,更沒有人退縮。”孫慧燕博士介紹道。
搶時間,10小時不吃不喝成常態
采集好的樣本保存在特制的病毒采樣管中,編好號碼放入密封袋里,用生物安全轉運箱運到中心實驗室。樣本送來后,工作人員首先要對樣本的外包裝進行消毒之后核對信息,核對好的樣本通過窗口送到實驗室,檢測人員將對標本進行滅活處理,之后進一步編號登記,滅活后對樣本進行核酸提取。
樣本接收
掃碼編號
提取后的樣本與核酸擴增試劑混合,即樣本加樣處理后會通過傳遞窗轉入到擴增區,檢測人員將反應管放入擴增儀樣品槽,按對應順序設置待測樣本、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并設置樣品名稱及其他參數,進行上機檢測。通過觀察擴增過程,讀取、分析數據,判定樣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陰陽性。
“當天的標本,不管到多晚,我們都盡全力檢測完成,不讓標本放置時間過長,以免影響檢測結果。由于人員有限,他們最多時長達十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這在檢測高峰期已經成為工作常態,這種辛苦很難用言語形容。”孫慧燕博士感慨道。
累到席地而坐
風險高,與病毒最近距離較量
檢測工作雖然不是直接接觸患者,但卻是直接接觸有傳染性的標本。核酸提取是整個檢測過程中最關鍵也最危險的環節。打開采樣管,就是與病毒直面了。樣本的每一個實驗環節都有可能產生氣溶膠的風險,需處處謹慎。
核酸檢測操作中
“剛開始做這個工作,大家的精神都很緊張,非常謹慎,如果說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我們都是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進行的檢測操作,相信科學規范的操作、專業的防護,緊密協作,能夠盡量避免感染的危險。”孫慧燕博士說道。
連軸轉,最長半年未回家
“回家又一次泡湯,接下來還有一場硬仗要打,加油!”在檢測組黨花利的朋友圈中,已經半年沒有達成“回家愿望”的她寫下這條感觸。“疫情發展態勢一直向好,但沒想到端午前夕會在北京再次發生疫情。燕郊離北京這么近,很多兩地通勤人員都需要提供核酸檢測證明,所以我們的檢測量又一次突破極限。”
超負荷工作、沒有休息日、精神高度緊張,已經成為核酸檢測團隊成員近半年來的常態。“下班后,唯一的想法就是睡覺。”但據孫慧燕博士介紹,由于檢測樣本時精神高度緊張,團隊成員很多下班后精神依然處于亢奮狀態而睡不著,團隊里的女生甚至會出現內分泌紊亂的情況,孫慧燕博士直言:“很心疼她們。”
據統計,截至7月1日,燕達醫院中心實驗室已完成63454人次(含北京通州區796人次)核酸檢測,9080例新冠抗體檢測,為患者確診醫治和隔離防護提供了重要依據。“疫情無情人有情,奉獻擔當記使命”,在這場與新冠病毒較量的硬仗中,他們的勇敢與擔當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