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直擊疫情 會員風采丨遂川云嶺新城醫院連線“逆行天使”朱涵
青春正芳華,莫負好時光。
在醫療護理人中,她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但這滴水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平凡而默默無聞,她有活力,有著升騰的熱情。在護理工作中,她始終擁有積極的信念和勤奮的態度,她是這片大海中涌蕩的小小浪花。她就是江西遂川云嶺新城醫院護士朱涵。
2018年,朱涵參加工作到遂川云嶺新城醫院,是一位“90后”護士,同事們還記得她剛來到科室時,臉上的笑容青澀、樸實,有些害羞,也有些拘束。一年多的時間里,她在工作中勤學好問、吃苦耐勞,成長十分迅速。短短兩年不到的光陰,打磨出了她堅定的意志和大無畏的勇氣。
朱涵在遂川云嶺新城醫院認真工作中
疫情發生后,朱涵投入到防疫防控中去,還沒來得及休整一天,得知醫院組隊支援湖北,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組織的民營醫院醫療隊,和遂川云嶺新城醫院同事勇披“戰袍”,無畏無懼,成為最美“逆行者”,跟隨7名同事們赴湖北武漢馳援,向著最危險的地方開拔,投身到另一個更為艱苦的抗疫戰場。
與同事們援助武漢醫療隊出征
2月21出發,晚上18點到達到湖北武漢。第二天經短暫培訓后10點左右,朱涵和她的隊友準時出現在武漢市漢陽醫院隔離病區的換衣間。防護服膠鞋、手套、護目鏡、口罩等防護裝備的穿戴盡管已經非常熟練,但嚴格按照流程穿戴好,她依然花了20多分鐘。
由白衣天使轉身變為白衣戰士,她已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在那里奮戰了20多天。“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沒有添亂。”她的言語間透著自豪,20多天前,每每看到各地醫護人員出征武漢的新聞,25歲的她是感覺熱血沸騰,我也想去,想貢獻一分自己的力量。所以,當醫院一發出通知,她就第一時間報了名,對父母先斬后奏,沒告訴父母親,鄰居在電視上看到她去武漢援助的電視新聞后才問他父母親,他們才得知。
“我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為了不讓自己有后顧之憂……”。朱涵說。
之后父親給朱涵視頻電話,看到視頻,父母親眼淚汪汪來了:“我也是20多年來第一次看到爸爸哭了,家人在叮囑之余,也為她“逆行”去湖北援助醫療感到驕傲”。
當地領導到朱涵家慰問
朱涵也很感動。為了讓我們在前方安心工作,遂川縣委、縣政府以及遂川云嶺新城醫院很重視我們前方隊員家屬的生活。
欣慰之余,朱涵也在思考。此時此刻,她又何嘗不是在全力完成一份醫院交給我的“戰地作業”?
2月22日,朱涵第一次進入重癥監護室病房。“心里多少有些忐忑、緊張,但我努力讓自己表現得淡定一些,不能讓患者看出來。不過,這種恐懼一閃而過,容不得我們退縮,她補充道“雖然經過了培訓,但真正開始面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人,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每天接觸的都是被確診的重癥患者。但是真正見到他們,真正開始工作,就什么都忘了。
病區里的日子,有苦也有甜。 令朱涵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位病情好轉后堅持要為我們獻上一支歌舞表演的王阿姨。
王阿姨在老年大學歌舞團,得了新冠狀肺炎后,哮喘、咳嗽很厲害,幾乎無法自己走路,家人把她送進醫院就去隔離了,全由她們護理,開始王阿姨總在我們耳旁常抱怨說,自己得個重病,還害得家人也被隔離了,醫生,我還能活著出去嗎?”就她那一句話,讓朱涵感觸頗深,眼淚在眼睛里打轉,面對患者對生的渴望,被病魔折磨疲憊的身軀,讓朱涵更加堅信這次來湖北武漢沒有錯。
朱涵覺得,重癥隔離病房真正讓人恐懼的不僅有對病毒的恐慌,更多的是病人自己的不安情緒和不配合。而醫護人員要做的也不僅僅是治病,還要解開他們的心結。
朱涵主動靠前,加上她從小在外婆家長大,人間冷暖懂得這份愛,和病人結成“一對一”臨時家屬,噓寒問暖,無話不談。化解了心結,加上規范的精心對癥治療,讓王阿姨越來越相信自己,幾天后王阿姨的癥狀有了很大好轉。
有一回她剛輸完液,看到朱涵過來,堅持要為她及在場的護士們獻上一首歌舞,以表達感謝心情。
王阿姨雖然哮喘、咳嗽較輕了,但是不能講太多的話和做太多的動作,大家叫她康復時再唱,可還是拗不過她,王阿姨盡力挺起身板,一邊步履蹣跚的走著,一邊深情地、帶著喘息地唱著:“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風風雨雨都接受,我一直會在你的左右……”《陽光總在風雨后》歌伴奏響起,病房里立即響起了一陣掌聲。而防護服里面的他們,眼淚頓時奪眶而出。
這就是朱涵,始終用自信與樂觀的心態感染著身邊所有人,讓疫情防控一線充滿陽光。
只盼望,
待到春暖花開時,
我們等她和她的隊友們平安凱旋。